富有天下的意思、富有天下的詳細解釋
富有天下的解釋
有:占有,享有;天下:指全國。充分享有全國的一切財富。舊時形容帝王最富有。
詞語分解
- 富有的解釋 擁有大量財産富有的銀行家詳細解釋.包羅萬象,無所不有。《易·繫辭上》:“富有之謂大業。” 韓康伯 注:“廣大悉備,故曰富有。”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大易》:“‘富有’者,大無外也。”.謂擁有
- 天下的解釋 ∶四海之内,全中國魚鼈鼋鼍為天下富。;;《孫子;謀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裡馬篇》 ∶人世間,社會上天下誰人不
專業解析
“富有天下”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漢語成語,其含義可以從字面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
字面義:
- 富: 指財富豐足,物質充裕。
- 有: 擁有,占有。
- 天下: 指整個國家、疆域,在古代常指帝王統治的全部土地和人民,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概念。
- 合義: 字面上指擁有整個天下的財富。這通常用來形容帝王,表示其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理論上擁有其統治範圍内的一切資源和財富。
-
引申義與深層含義:
- 極緻的財富與權力象征: 這是其最核心的引申義。它不僅僅指物質財富的極度豐饒,更象征着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力和地位。擁有天下,意味着擁有生殺予奪、調配一切資源的絕對權力。
- 帝王專屬: 在古代語境下,“富有天下”幾乎是帝王的專屬形容,用以強調其獨一無二的地位和掌控力。它體現了封建時代“家天下”的觀念,即整個國家被視為帝王的私産。
- 形容極其富有(誇張): 在現代漢語中,有時也用于極度誇張地形容某人或某組織財富極其巨大,富可敵國,但這種用法仍帶有強烈的古典色彩和誇張意味,暗示其財富達到了近乎掌控一切的規模。
權威引用參考:
- 《孟子·萬章上》: “富,人之所欲也;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憂。” (此句常被引用來說明“富有天下”作為帝王財富與權力象征的古典出處,并點明即使擁有天下也可能有憂愁,深化了其含義。) 來源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孟子》
- 《漢書·食貨志上》: “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今海内為一,土地人民之衆不避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餘力,生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遊食之民未盡歸農也。民貧,則奸邪生。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輕暖;饑之于食,不待甘旨;饑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夫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于農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廪,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也。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衆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為物輕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饑寒之患。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盜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長于時,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饑寒至。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吊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複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赢,日遊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農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裡遊敖,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惡乖迕,而欲國富法立,不可得也。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欲民務農,在于貴粟;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餘者也。取于有餘,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餘、補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順于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功。今令民有車騎馬一匹者,複卒三人。車騎者,天下武備也,故為複卒。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觀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複一人耳,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與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 (班固在論述經濟政策時,隱含了帝王“富有天下”的責任與治理天下的挑戰。) 來源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漢書》
- 《漢語大詞典》: 對“富有天下”的釋義通常概括為“擁有天下。形容帝王最為富有。” 這是現代權威詞典對其核心含義的标準化闡釋。 來源參考:漢典 - “富有天下” (注:漢典收錄了《漢語大詞典》的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富有天下”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含義
指充分享有全國的一切財富,舊時多用于形容帝王擁有的財富至高無上,無人能及。其中“有”表示占有、享有,“天下”代指全國範圍。
出處
最早見于戰國時期荀子的《荀子·榮辱》:
“夫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
意為:像天子一樣尊貴且擁有天下財富,是人的共同欲望。
用法
- 語境: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強調帝王或統治者的財富壟斷,如唐代陳子昂曾用“陛下富有四海”形容君主。
- 現代延伸:偶爾在小說或比喻中泛指極富之人,例如:“書中主角雖富有天下,卻難獲真心”。
近義詞
例句
- 古籍例句:
“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苟不能行道,適足以為父母之羞。”(宋代王安石《答錢公輔學士書》,)
- 現代例句:
“張警官,你們這些權貴,個個富有天下,為所欲為。”
注意事項
該成語具有曆史局限性,原義特指帝王財富,現代使用需結合語境,避免與泛指富豪的詞彙混淆。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可參考《荀子》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豕白須公巴拉半遍覽長亭吃白眼綽裕竄削翠羽明垱歹人點眼疊逢紀棟梁之材反俘發塔濆旋敷英根力鬼瞰家過筍蠖伏護書匣謹遇羁馽眷惠駿馬換傾城舉謡言襕笏牢脈老媽媽論兒門唁納悶兒南征北讨盤龍盤養僻路貧凡仆隸俏勤兒晴虛虬獸漆作麴室人籁仁讓盛務滲漏申意攝音順古損穢探竿影草貪祿天盤彤陛玮藝五吏香朗小使械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