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天下的意思、富有天下的详细解释
富有天下的解释
有:占有,享有;天下:指全国。充分享有全国的一切财富。旧时形容帝王最富有。
词语分解
- 富有的解释 拥有大量财产富有的银行家详细解释.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易·繫辞上》:“富有之谓大业。” 韩康伯 注:“广大悉备,故曰富有。”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富有’者,大无外也。”.谓拥有
- 天下的解释 ∶四海之内,全中国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人世间,社会上天下谁人不
专业解析
“富有天下”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以从字面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进行解析:
-
字面义:
- 富: 指财富丰足,物质充裕。
- 有: 拥有,占有。
- 天下: 指整个国家、疆域,在古代常指帝王统治的全部土地和人民,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概念。
- 合义: 字面上指拥有整个天下的财富。这通常用来形容帝王,表示其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理论上拥有其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资源和财富。
-
引申义与深层含义:
- 极致的财富与权力象征: 这是其最核心的引申义。它不仅仅指物质财富的极度丰饶,更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和地位。拥有天下,意味着拥有生杀予夺、调配一切资源的绝对权力。
- 帝王专属: 在古代语境下,“富有天下”几乎是帝王的专属形容,用以强调其独一无二的地位和掌控力。它体现了封建时代“家天下”的观念,即整个国家被视为帝王的私产。
- 形容极其富有(夸张): 在现代汉语中,有时也用于极度夸张地形容某人或某组织财富极其巨大,富可敌国,但这种用法仍带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夸张意味,暗示其财富达到了近乎掌控一切的规模。
权威引用参考:
- 《孟子·万章上》: “富,人之所欲也;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 (此句常被引用来说明“富有天下”作为帝王财富与权力象征的古典出处,并点明即使拥有天下也可能有忧愁,深化了其含义。) 来源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孟子》
- 《汉书·食货志上》: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班固在论述经济政策时,隐含了帝王“富有天下”的责任与治理天下的挑战。) 来源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汉书》
- 《汉语大词典》: 对“富有天下”的释义通常概括为“拥有天下。形容帝王最为富有。” 这是现代权威词典对其核心含义的标准化阐释。 来源参考:汉典 - “富有天下” (注:汉典收录了《汉语大词典》的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富有天下”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含义
指充分享有全国的一切财富,旧时多用于形容帝王拥有的财富至高无上,无人能及。其中“有”表示占有、享有,“天下”代指全国范围。
出处
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荀子的《荀子·荣辱》:
“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
意为:像天子一样尊贵且拥有天下财富,是人的共同欲望。
用法
- 语境: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强调帝王或统治者的财富垄断,如唐代陈子昂曾用“陛下富有四海”形容君主。
- 现代延伸:偶尔在小说或比喻中泛指极富之人,例如:“书中主角虽富有天下,却难获真心”。
近义词
例句
- 古籍例句: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苟不能行道,适足以为父母之羞。”(宋代王安石《答钱公辅学士书》,)
- 现代例句:
“张警官,你们这些权贵,个个富有天下,为所欲为。”
注意事项
该成语具有历史局限性,原义特指帝王财富,现代使用需结合语境,避免与泛指富豪的词汇混淆。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可参考《荀子》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八大王蔽翳补衬猜害常位趁先沉灶产蛙赤道洋流充厌登得登顿底烦底号端木蕻良风景谈風軔刚疎高棱龢氏薨落桓郎笛火牛角齿家祚静恭九逵就利谲诞开门揖盗连敖路易毛毡蹑手蹑脚凝祥池弄器盘磨攀越潜郎潜灵侨躆切望青甲齐辔人蓡认真锐意烧田霜殿思义榻橘贪路逃虚添妆投石问路吞没王枚完愿微冥泄痢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