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讨的意思、南征北讨的詳細解釋
南征北讨的解釋
見“ 南征北伐 ”。
詞語分解
- 南征的解釋 .南行。《易·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楚辭·離騷》:“濟 沅 湘 以南征兮,就 重華 而陳詞。” 王逸 注:“征,行也。” 唐 杜甫 《陪裴使君登嶽陽樓》詩:“敢違漁父問,從此
- 讨的解釋 讨 (討) ǎ 查究,處治:檢讨。 征伐,發動攻擊:讨伐。聲讨(宣布罪行而加以抨擊)。 研究,推求:研讨。探讨。 索取:讨還(俷 )。 求,請求:讨教(刼 )。讨饒。 惹:讨厭。讨人喜歡。 娶:讨老婆
網絡擴展解釋
“南征北讨”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轉戰南北、經曆多次戰鬥或四處征戰的情形。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該成語字面指在南方征戰、在北方讨伐,泛指長期輾轉各地作戰,經曆多次軍事行動。其核心含義是描述軍事或事業上的頻繁征戰或廣泛拓展。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處:元代朱凱的雜劇《昊天塔》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時,南征北讨,東蕩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場春夢也。”。
- 文學引用: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9回提到:“昔日魏武祖皇帝,東蕩西除,南征北讨,非容易得此天下。”。
3.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由“南征”和“北讨”兩個動賓短語對稱組成,強調方向上的廣泛性。
- 常見搭配:多用于描述将領、軍隊或事業開拓者(如“他一生南征北讨,立下赫赫戰功”)。
4.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南征北伐、東征西讨、身經百戰。
- 區别:與“南征北戰”幾乎同義,但“南征北讨”更側重“主動出擊讨伐”,而“南征北戰”更泛指出征範圍廣泛。
5.現代引申
如今也可用于比喻在事業或領域中廣泛開拓、經曆多方挑戰,例如“科技公司南征北讨,開拓全球市場”。
這一成語既保留了古代軍事征戰的字面意義,也在現代語境中擴展出積極進取的象征意義,體現行動上的廣泛性與持久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南征北讨
《南征北讨》是一個成語,意為東征西讨或南征北戰,形容君主或将帥領導軍隊進攻或剿滅叛亂派或敵對勢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南(十)征(彳厶)北(匕)讨(言力)
來源:《吳子兵法·南北讨論》:“昔者孫、吳臣張同搜蕩梁之術,國家多野,諸侯謂之‘搏垩擊賊’。故孫、吳有南征北讨之名”。後來成為描述軍事行動的成語。
繁體寫法:南徵北討
古時候漢字寫法:南征北討(繁體)、南征北討(簡體)
例句:曆史上,許多帝王都曾率領大軍進行南征北讨,以鞏固自己的統治。
組詞:南征,北讨,南征北讨,征戰,征服,讨伐
近義詞:東征西讨,征戰沙場,征服敵人
反義詞:和平,退兵,妥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