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須公的意思、白須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須公的解釋

北齊 崔伯謙 的美稱。《北齊書·循吏傳·崔伯謙》:“﹝ 崔伯謙 ﹞除 南鉅鹿 守,事無巨細,必自親覽。民有貧弱未理者,皆曰:‘我自有 白鬚公 ,不慮不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須公(bái xū gō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方言詞,主要流行于中國廣東潮汕地區及閩南語系區域。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字面釋義

指胡須花白的老年男性,強調其須發皆白的生理特征。

例證:

“白須公”字面即“白發白須的老翁”,常見于潮汕民間對高齡長者的形象化稱呼。

來源:林倫倫《潮汕方言詞考釋》(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


二、引申義與象征意義

  1. 長壽與智慧的象征

    白須被視為長壽的标志,故“白須公”常借指德高望重、閱曆豐富的長者,隱含對生命經驗的尊崇。

    例:潮汕俗語“白須公講古——有根有據”,喻指長者言談可信。

    來源:陳景熙《潮汕民間文學與地方文化》(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

  2. 神靈與祖先崇拜的意象

    在潮汕民俗中,“白須公”亦被賦予神格化色彩,如地方信仰中的“福德老爺”(土地神)常以白須老者形象出現,象征護佑與慈祥。

    來源:陳春聲《信仰空間與社區曆史的演變——樟林神廟系統的研究》(《曆史研究》1999年第2期)


三、使用語境


四、文化關聯詞


五、地域性特征

該詞在普通話中較少使用,屬典型的潮汕方言詞彙,反映了地方文化對老年群體的獨特認知與尊崇傳統。

來源:林倫倫《潮汕方言辭典》(汕頭大學出版社,1997)


以上釋義綜合語言學、民俗學及地方文化研究,核心來源為潮汕方言研究權威著作及民俗學實證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白須公”一詞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魚類名稱(主要含義)

白須公是一種分布于東南亞的淡水魚類,學名為Mystus numerus,屬于鲶形目、魚嘗科。其特征和習性包括:

  1. 形态特征:體長側扁,頭部扁平,最長可達65厘米,重約5公斤,因口部有白色長須得名。
  2. 分布區域:原産于馬來西亞、緬甸、印尼等地的河口、湖泊及緩流水域,適應鹽度範圍較廣。
  3. 生态習性:適溫22-30℃,食性雜,幼體以浮遊生物為食,成魚捕食小魚、蝦蟹等,肉質清香無泥腥味。

二、曆史人物别稱(次要含義)

據古籍記載,“白須公”是北齊官員崔伯謙(字士遜)的美稱。他在擔任南钜鹿太守期間勤政親民,百姓因其白須形象與公正作風稱其為“白須公”。


注:現代語境下,“白須公”多指魚類,人物别稱的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曆史讨論中。如需進一步考證人物相關記載,建議參考《北齊書·循吏傳》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國富民拜辭白發郎官百辛本對操之過急場面上纏繞愁怅耽讀诋語讀若放縱不拘繁陰風利富有天下管照鼓辭貴宦含含糊糊和扁懷古灰念混成旅僭冒椒雞角智徑奔鞫按寇場鲙縷狂愚掠草冷藏列石臨事制變六料芒芒苦海蠻靴倩代遣言措意敲絲情深友于拳毛軟硬不吃褥特鼠三鹿為奔手剳授與書颠說夷聳聽套頭桃園人天王堂湘妃廟湘文縣團級消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