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的意思、長亭的詳細解釋
長亭的解釋
[road-side pavilion] 古時在城外路旁每隔十裡設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餞别親友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鈴》
詳細解釋
古時于道路每隔十裡設長亭,故亦稱“ 十裡長亭 ”。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為送别之處。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十裡五裡,長亭短亭。” 唐 杜牧 《題齊安城樓》詩:“不用憑欄苦迴首,故鄉七十五長亭。”《群音類選·<新水令>套曲》:“水程過了山程狹,短亭過了長亭罷,何日裡結煞。” 清 龔自珍 《摸魚兒》詞:“朝朝送客長亭岸,身似蘆溝柳樹。”參見“ 十裡長亭 ”。
詞語分解
- 長的解釋 長(長)á兩端的距離:長度。長度大,與“短”相對,指空間,亦指時間:長短。長空。長短句(詞的别名)。長夜(a.漫長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長風破浪(喻志趣遠大)。長歌代哭(以歌代哭
- 亭的解釋 亭 í 有頂無牆,供休息用的建築物,多建築在路旁或花園裡;涼亭。牡丹亭。 建築得比較簡單的小房子:書亭。郵亭。崗亭。 適中,均勻:亭勻。 正,當:亭午(正午,中午)。 筆畫數:; 部首:亠;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長亭”是中國古代交通體系中具有特殊文化意義的設施,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長亭是古代在城外道路旁每隔十裡設置的亭子,主要功能為:
- 供行人休息
- 作為送别親友的場所
(如柳永《雨霖鈴》中“對長亭晚”即描寫離别場景)
二、曆史演變
- 起源:秦漢時期作為治安管理設施,每十裡設亭,亭長負責治安。
- 功能擴展:逐漸發展為兼具行政、休憩與送别功能,近城長亭成為經典送别地。
三、文化意象
在詩詞中承載多重象征:
- 離别之情:如“十裡長亭”成為送别代稱(李白“長亭更短亭”)
- 羁旅之思:象征漂泊與歸途(《雨霖鈴》《菩薩蠻》等名篇)
- 時空刻度:通過“十裡一長亭,五裡一短亭”暗喻距離與時間
四、相關延伸
- 短亭:與長亭形成五裡間隔的配套設施,共同構成古代交通标識系統。
- 文學影響:經過文人吟詠,從實體建築升華為文化符號,成為古典詩詞高頻意象。
提示:若需具體詩詞例證或曆史文獻,可參考《漢語詞典》或高考意象解讀專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長亭是一個漢字詞語,含有豐富的意義。它是由“長”和“亭”兩個部分組成的。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長”字的部首是“長”,它由8個筆畫組成;
- “亭”字的部首是“亠”,它由2個筆畫組成。
2. 來源:
《長亭》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夕》中:“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其中的“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一句,形容了長夏的夜晚景色,長亭的意象引人遐思。
3. 繁體:
長亭的繁體字為「長亭」。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長亭的拆字方式和現代相似,唯一的不同是在字形上有一些微小變化。但整體上,長亭的結構和現代一樣,由“長”和“亭”兩個部分組成。
5. 例句:
- 夜幕降臨,我來到了長亭,凝望着遠方的燈火。
- 長亭邊,春風送暖,讓人心情愉快。
6. 組詞:
長亭結、長亭短亭、長亭暮雨、長亭外、長亭送别
7. 近義詞:
亭台樓閣、亭台樓榭、亭子、亭亭、閣樓、亭院
8. 反義詞:
無亭、叢亭、廠亭、廳亭、窮亭、閑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