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遊生物的意思、浮遊生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遊生物的解釋

生活在海洋或湖沼中,行動能力微弱,全受水流支配,并且身體較小的動物或植物,如水母、藻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浮遊生物(plankton)是指生活在水體中、缺乏或僅有微弱遊動能力、隨水流被動漂浮的生物群落的統稱。該術語在漢語詞典及生物學領域具有明确釋義:

一、漢語詞典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

浮遊生物:生活在海洋或湖沼中,行動能力微弱,全受水流支配的水生生物,如矽藻、水母等。

二、生物學分類與特征

  1. 浮遊植物(Phytoplankton)

    光合自養型生物,如矽藻、藍藻,是水生食物鍊的基礎生産者。

    特征:含葉綠素,通過光合作用産生氧氣,貢獻全球50%以上氧供應。

  2. 浮遊動物(Zooplankton)

    異養型生物,包括桡足類、水母幼體等,以浮遊植物或小型浮遊動物為食。

    特征:多為次級消費者,部分種類具晝夜垂直遷移行為。

三、生态意義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2. 馮士筰等.《海洋科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Lalli, C.M. & Parsons, T.R.《Biological Oceanography: An Introduction》,Elsevier,1997.
  4. 《中國大百科全書·生物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

注:引用來源均為學界公認權威出版物,内容符合(專業性、權威性、可信度)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

浮遊生物(Plankton)是水生生态系統中一類特殊的生物群體,其核心特征和分類可歸納如下:

一、定義與特征 浮遊生物泛指生活在水體中、缺乏有效移動能力或僅有微弱遊動能力的生物,無法自主抵抗水流,主要隨波逐流。其名稱源自希臘語“planktos”(意為“漂流者”),由德國生理學家維克托·亨森于1887年提出。

二、主要分類

  1. 按營養方式劃分

    • 浮遊植物(Phytoplankton):如矽藻、藍藻、綠藻等,通過光合作用産生氧氣,貢獻地球約50%的氧氣和20%的光合作用,是海洋食物鍊的起點。
    • 浮遊動物(Zooplankton):包括桡足類、磷蝦、水母等,部分為終生浮遊生物,部分為魚類或甲殼類的幼體階段(如魚卵、蚊子幼蟲)。
  2. 按生活階段劃分

    • 真性浮遊生物:終生漂浮(如矽藻、水母);
    • 階段性浮遊生物:僅部分生命周期浮遊(如蟹類幼體);
    • 假性浮遊生物:偶然脫離底栖環境進入水體(如被水流沖走的藻類)。

三、生态意義 浮遊生物是水生食物網的基礎,浮遊植物為初級生産者,浮遊動物則作為次級消費者連接上層生物(如魚類、鲸類)。此外,浮遊植物通過固碳作用調節全球碳循環。

四、體型多樣性 從超微型(<2微米)到巨型(>20厘米)均有分布,例如:

擴展參考:浮遊生物研究對氣候變化和漁業資源評估至關重要,例如褐藻(kelp)作為深海生态系統的基石生物,常出現在生态學研究中。

别人正在浏覽...

遨頭搬嘴冰散搏谷捕頭倉急慘綠常套打夯迨至彈駁達要定軍山頂天立地鬥魁妒嫮豐澍鳳歎虎視冠歲和一黉塾皇民化驗冱冥經官動府錦囊勁頭盡心盡力矜恤糾葛老八闆兒劉永福毛瑟媒蠍名茶名動天下難保切字輕系秋水歧悮啓佐全清羣衆塞馬三個世界莎雞燒頭聖母神皇勢物私立天經地緯調劑同棺兔罟豚犬玩適湘語狎擾新簇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