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佛者以身供養于佛。自6*燒其頭,以示虔誠。《法苑珠林》卷五一:“舍利高出,見者不同……或有全不見者。問其本末,為一生已來多造重罪,有善友人教使徹到懺悔,或有燒頭煉指,刺血灑地,殷重至誠,遂得見之。”
方言。指作燃料用的柴草。 柳溪 《爬在旗杆上的人--獻給耿長鎖》:“咱縣目前還有十一個受災村,從去年就沒有柴燒,首先要供給他們;再其次是經濟作物地區,也缺燒頭。”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燒頭漢語 快速查詢。
“燒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指信佛者以自殘身體的方式表達對佛的虔誠,常見形式為焚燒頭部。該釋義源自佛教經典《法苑珠林》卷五一,描述信徒通過燒頭、煉指、刺血等極端行為忏悔罪業。例如:“或有燒頭煉指,刺血灑地,殷重至誠,遂得見之。”(《法苑珠林》)
在部分地區(如河北方言)中,“燒頭”指作燃料用的柴草。例如柳溪作品中提到受災地區“缺燒頭”,即缺乏生活燃料。
《燒頭》是一個通俗的口語詞語,常用于華南地區,特别是廣東話中,用來形容某人行為或情緒激動、沖動、莽撞。
《燒頭》這個詞的字是由火字旁和頭字旁組成。火字旁是“灬”,頭字旁是“目”,拆分後火字旁有4畫,頭字旁有5畫。
《燒頭》一詞的來源目前尚無确切的曆史記載,但是據推測,可能是由于南方地區多熱而潮濕的氣候,人們的情緒易于激動,所以形成了這個詞語。在繁體字中,“燒頭”的寫法為「燒頭」。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燒頭的字寫作“燒頭”,使用的是繁體字的書寫形式。古人認為“燒”和“頭”這兩個字拼音相同,同音異字。
1. 他剛才被老闆罵了一頓,現在火冒三丈,真是燒頭了。
2. 小明為了一點小事就發火了,真是太容易燒頭了。
燒頭不常用于組詞,通常單獨使用。
近義詞:冒火、怒火、發飙、大發雷霆
反義詞:心平氣和、冷靜、沉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