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迨至的意思、迨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迨至的解釋

及至,等到。《元史·文宗紀一》:“迨至 泰定 ,爵賞益濫。” 清 蒲松齡 《祭麗宇韓先生文》:“迨至晚忘世味,早悟法門;惱脫十纏,心空五藴。” 清 黃式權 《淞南夢影錄》卷二:“迨至銅龍将盡,玉兔漸低,而青樓之姗姗來遲者,猶復蘭麝煙迷,綺羅雲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迨至”是漢語中的複合連詞,由“迨”和“至”兩個文言虛詞組合而成。根據《漢語大詞典》的解釋,“迨”意為“及到”,“至”表示“到……的時候”,二者連用構成固定結構,用于引出時間或條件,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等到……時”或“直到……才”。

從詞源演變看,“迨”最早見于《詩經》,如《豳風·鸱鸮》中“迨天之未陰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指出其在先秦文獻中已具備時間承接功能。“至”作為到達義動詞,在甲骨文中已有使用,後虛化為介詞。兩字組合後,在唐宋文言中形成固定用法,如《資治通鑒》載“迨至暮春,花開滿徑”。

該詞的用法特點包含:

  1. 時間承接:連接前後事件的時間順序,如“迨至黃昏,方見歸帆”(《唐宋筆記選》)
  2. 條件限定:強調特定條件達成後的結果,如“迨至真相大白,衆人皆愕”
  3. 典籍高頻:多出現于史書、政論等正式文體,《古文觀止》收錄的範仲淹《嶽陽樓記》即有類似結構

近義詞辨析方面,《古代漢語詞彙學》指出:“迨至”與“及至”“逮至”屬同義連用,但“迨”更側重時間推移的漸進性,“及”強調兩事相接的緊湊性,“逮”則多用于北方方言體系。現代漢語中該詞多保留在成語和書面語中,如“迨至成熟時期”“迨至事态平息”等表述仍具生命力。

網絡擴展解釋

“迨至”是一個文言詞彙,讀音為dài zh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釋義
    表示“及至,等到”,用于引出某一時間點或條件,強調後續事件的發生需等待前文所述情況實現。

  2. 詞源與結構

    • “迨”本義為“及、到”,引申為“趁”(如“迨吉”指趁吉時嫁娶)。
    • 與“至”連用後,構成複合詞,加強時間或條件上的承接關系。
  3. 用法與例句

    • 文言用法:常見于古籍,如“迨至銅龍将盡,玉兔漸低”(《淞南夢影錄》),描述時間推移後的情景。
    • 現代用法:多用于書面語,如“迨至事态平息,方知真相”。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與“及至”“等到”“直至”等詞義相近,但“迨至”更具文言色彩。

  5. 文獻出處
    可見于《元史·文宗紀一》、歸有光《項脊軒志》等古籍,體現其曆史用法。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學術研究或文學創作中,日常交流多用“等到”“直到”等替代。

别人正在浏覽...

鼈欬倉法唱誦扯頭廚戶鹑衣百結大沽之戰大陵耽遲定識斷綻獨治發髢繁花似錦負累耕屯咳首夯市皓皓鴻姱紅牆黃金符矯揉佳偶傑迹京花績學之士狙狂空王留眎六指六鐘露木迷嬉木龍配搭撇蘭強逼睿明瑞世勝屠豕屠書劄太一餘糧田雞礮替當鐵絲牀體分廳房同年嫂頭湯推衣脫簡炜煜五色雲五祖七真險刻銜頭小玩藝斜刺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