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迨至的意思、迨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迨至的解釋

及至,等到。《元史·文宗紀一》:“迨至 泰定 ,爵賞益濫。” 清 蒲松齡 《祭麗宇韓先生文》:“迨至晚忘世味,早悟法門;惱脫十纏,心空五藴。” 清 黃式權 《淞南夢影錄》卷二:“迨至銅龍将盡,玉兔漸低,而青樓之姗姗來遲者,猶復蘭麝煙迷,綺羅雲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迨至”是一個文言詞彙,讀音為dài zh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釋義
    表示“及至,等到”,用于引出某一時間點或條件,強調後續事件的發生需等待前文所述情況實現。

  2. 詞源與結構

    • “迨”本義為“及、到”,引申為“趁”(如“迨吉”指趁吉時嫁娶)。
    • 與“至”連用後,構成複合詞,加強時間或條件上的承接關系。
  3. 用法與例句

    • 文言用法:常見于古籍,如“迨至銅龍将盡,玉兔漸低”(《淞南夢影錄》),描述時間推移後的情景。
    • 現代用法:多用于書面語,如“迨至事态平息,方知真相”。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與“及至”“等到”“直至”等詞義相近,但“迨至”更具文言色彩。

  5. 文獻出處
    可見于《元史·文宗紀一》、歸有光《項脊軒志》等古籍,體現其曆史用法。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學術研究或文學創作中,日常交流多用“等到”“直到”等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迨至 段落一:詞語意思

《迨至》是一個常用于漢語中的詞語,它的意思是“直到”,表示某件事或某個狀态一直延續到特定的時間或地點。

段落二:拆分部首和筆畫

《迨至》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辶”(辶部)是指事物行進的意象,而“至”(至部)則表示到達的意思。根據筆畫來看,它共有10筆。

段落三:來源和繁體

《迨至》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源自《詩經·衛風·碩人》:“迨至菟猖,凋蔽顔行。”在繁體字中,它的書寫形式為「迨至」。

段落四: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迨至》這個詞在古代可能以不同的形式被書寫。然而,它的基本意思和用法沒有發生改變。

段落五: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迨至》的例句:

1. 迨至午夜,他才下班回家。

2. 我迨至醫院的時候,他已經出來了。

段落六: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一些與《迨至》相關的詞語包括:

1. 組詞:迨及、至迨、迨至東來。

2. 近義詞:直至、到達、來到。

3. 反義詞:從此、自此、至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