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名。在今 陝西省 沔縣 西南。兩峰對峙,山上有平坂。 東漢 末年 劉備 部将 黃忠 大敗 曹操 軍于此。山下有 諸葛亮 陵墓及廟宇。《三國志·蜀志·黃忠傳》:“ 建安 二十四年,於 漢中 定軍山 擊 夏侯淵 。 淵 衆甚精, 忠 推鋒必進……一戰斬 淵 。” 宋 陸遊 《遊諸葛武侯書台》詩:“ 定軍山 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定軍山”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既指代具體的地理實體,也承載了重要的曆史和文化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軍山位于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城南,屬于大巴山脈,由十二座山峰連綿組成,主峰海拔833米,因山勢“兩峰對峙,山上有平坂”而聞名。其山麓有諸葛亮陵墓及武侯祠,是三國文化的重要遺址。
三國古戰場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漢老将黃忠在此斬殺曹魏大将夏侯淵,史稱“定軍山之戰”。此戰直接導緻劉備奪取漢中,奠定了蜀漢政權的基礎,形成三國鼎立局面。
諸葛亮晚年亦在此屯兵,并遺命葬于定軍山下,現仍有“擋箭牌”“斬将橋”等遺迹。
軍事戰略地位
定軍山扼守漢中要沖,自古有“得定軍山則得漢中,得漢中則定天下”之說。諸葛亮曾在此布“八陣圖”,設“督軍壇”,至今出土的“紮馬釘”等兵器印證了其軍事價值。
成語與象征
現代語境中,“定軍山”被引申為“穩定的團隊或局勢”,但此用法多見于比喻,傳統含義仍以曆史地理為主。
影視文化符號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即以該戰役為題材,由京劇名角譚鑫培主演,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裡程碑。
總結來看,“定軍山”既是三國曆史的關鍵地标,也是中華文化中軍事智慧與忠義精神的象征。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戰役或遺迹細節,可參考《三國志》或實地考察相關遺址。
《定軍山》一詞,意為"使軍隊穩定的山"。它的拆分部首是"山",共有4個筆畫。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軍事戰争時期。
《定軍山》的繁體字為《定軍山》。
在古代,人們可能對《定軍山》使用了不同的漢字寫法。例如,使用了不同的部首或筆畫來表達相同的含義。
《定軍山》一詞在古代文獻和現代作品中都得到了廣泛使用。以下是使用《定軍山》的一個例句:
《定軍山》高不校細,遙望日臨泬寝室。- 陸遊
與《定軍山》相關的組詞包括:
與《定軍山》含義相近的詞彙有:
與《定軍山》相反意義的詞彙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