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分道揚镳的意思、分道揚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分道揚镳的解釋

(1) [separate and go different ways] 揚镳:驅馬前進

(2) 指分路而行

(3) 比喻志趣目的不同而分别行事

詳細解釋

亦作“ 分路揚鑣 ”。1.分道而行。《魏書·拓跋志傳》:“﹝ 拓跋志 ﹞與禦史中尉 李彪 争路…… 高祖 曰:‘ 洛陽 我之 豐 沛 ,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吃了一頓中飯之後,各人穿各人的長衫,和 秦 王 二人分道揚鑣。”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五九回:“除 唐督 留守外,第一軍總司令 蔡锷 ,先向 四川 進發,第二軍總司令 李烈鈞 ,亦向 廣西 進發,分道揚镳,為國效力去了。”

(2).才力相當,各有千秋。《南史·裴子野傳》:“ 蘭陵 蕭琛 言其評論可與《過秦》《王命》分路揚鑣。”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臣好文》:“時 汪太函 、 王弇州 ,并稱其文彩,遂儼然以風雅自命。幕客 郭造卿 輩,尊之為 元敬 詞宗先生,幾與縉紳分道揚鑣。” 清 王士禛 《古詩箋·凡例》:“ 明遠 篇體驚奇,在 延年 之上。 謝 之與 鮑 ,可謂分路揚鑣。”

(3).猶獨樹一幟,各行其是。《北史·文苑傳序》:“ 梁 自 大同 之後,雅道淪缺,漸乖典則,争馳新巧。 簡文 、 湘東 啟其淫放, 徐陵 、 庾信 分路揚鑣。” 顧笑言 等《*********歸來》第三章:“這一夜, ********* 一直沒有合眼。他先是在屋中踱步,回憶着與 蔣6*6*石 勾心鬥角,屢屢遭到暗算的往事,一個與其分道揚镳的腹案,漸漸形成。”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分道揚镳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分道揚镳”是一個漢語成語,原指分開道路、各自驅馬前行,現多比喻因志向、目标或理念不同而選擇各自發展的道路。其核心含義強調雙方在分歧後不再同行或合作,而是獨立行動。

語義解析

從字面看,“分道”指分開道路,“揚镳”中“镳”是馬嚼子的組成部分,代指驅馬。古代車馬同行時,若方向不同,需分開道路并揚起馬嚼子以示分途。這一行為後來被抽象為分路而行、各謀前程的象征。

曆史淵源

成語最早見于《北史·魏諸宗室傳》中“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镳”,描述北魏元志與李彪因出行禮儀争執,最終分路而行的事件。南北朝時期,“分道揚镳”多用于描述實際的分路行為,至唐宋後逐漸演化為比喻義,強調思想或行動上的分離。

使用語境

現代漢語中,該成語多用于人際關系、團隊協作或組織決策等場景。例如:“兩人因經營理念不合,最終分道揚镳。”(《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其語法結構常作謂語,可與“之後”“從此”等時間狀語連用,如“合作失敗後,他們分道揚镳”。

權威參考

此釋義綜合了曆史文獻與權威辭書考據,符合語言研究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分道揚镳”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ēn dào yáng biāo,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分道”指分走不同的道路,“揚镳”指驅馬前進(“镳”是馬嚼子,代指馬匹)。合起來意為分路而行。

  2. 比喻義
    比喻因志向、目标或興趣不同,各奔前程或不再合作。多用于形容人際關系或團隊的分裂。


出處與典故

此成語源自《魏書·河間公齊傳》:
北魏時期,洛陽令元志與禦史中尉李彪因争路互不相讓。孝文帝裁決時提出“分路揚镳”,讓兩人各選道路,不再同行。後演變為“分道揚镳”,強調因分歧而分開行動。


用法特點


近義詞與反義詞


示例

  1. 朋友因職業規劃不同,畢業後分道揚镳。
  2. 公司股東因經營理念分歧,最終分道揚镳。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或例句,可參考《魏書》或成語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倒扁針必丢疋搭蒼甿殘醉赤仄寵旌傳役聰明才智點編舵位發掘垡子地公選拱挹雚觔冠绶骨分詭辯術過籍害肚曆河清海晏懷姙黃碛皇祖妣簡傲絶俗賤相金镮浚溝潰滅賴學勒花林蘭流風餘韻六齊縷綦沒皮沒臉沒身面對面綿微民富國彊明月抨隲翩翔強留淺明俏冤家日廪散麻三咤實墩墩四部衆蘇菜堂試天魔外道聽言文燕五品孫孝陵信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