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魔外道的意思、天魔外道的詳細解釋
天魔外道的解釋
(1).佛教謂擾礙佛道者。《梵網經》卷十上:“天魔外道,相視如父母。”
(2).喻正統以外的旁門支派。《朱子語類》卷四四:“ 淳于髡 是個天魔外道,本非學於 孔 孟 之門者。”
詞語分解
- 天魔的解釋 .佛教語。天子魔之略稱。為欲界第六天主。常為修道設置障礙。《楞嚴經》卷九:“或汝陰魔,或復天魔。”《百喻經·小兒得大龜喻》:“邪見外道,天魔 波旬 ,及惡知識,而語之言,汝但極意六塵,恣情五欲,如我語
- 外道的解釋 .*********稱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為外道。 南朝 梁 沉約 《枳園寺刹下石記》:“魔衆稽顙,外道屈膝;抽薪止火,折劍摧鋒。”《陳書·傅縡傳》:“三論之興,為日久矣。 龍樹 創其源,除内學之偏見; 提婆
網絡擴展解釋
“天魔外道”是佛教術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一、佛教原義
- 天魔
指擾亂修行者的天界魔衆,尤其是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魔王波旬及其眷屬,常通過誘惑(如引發貪欲、瞋恚)阻礙修行者證道。
- 外道
廣義指一切偏離佛法正見的學說或修行方式,狹義可指其他宗教或哲學流派。其特點為“心外求法”,即執着于外在形式或理論,未深入佛經義理。
二、引申比喻義
該詞後來被用于形容非正統的異端流派。例如:
- 朱熹在《朱子語類》中以“天魔外道”批評淳于髡等非孔孟學說的思想。
- 現代語境中可泛指與主流價值觀相悖的極端或偏激勢力。
經典出處
- 《梵網經》卷十:“天魔外道,相視如父母”,強調其對佛法的幹擾。
- 唐代釋元覺《永嘉集·發願文》以“天魔外道”代指一切需超脫的雜念與誘惑。
該詞既特指佛教内部的幹擾力量,也擴展為批判非正統思想的比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天魔外道
天魔外道是一個漢語詞彙,含有特定的意義和形象描述。根據部首和筆畫拆分,可以得到“⺀(一)+⺂(人)+⺆(月)+⺈(土)+⻖(山)+辶(走)”。該詞彙包含六個部首和十三個筆畫。
“天魔外道”一詞源自佛教,并常用于貶義描述。其中,“天”指代神靈、宇宙以及高于人類的事物;“魔”指代邪惡的、具有破壞性的力量;“外道”代表與佛教教義相悖的信仰或行為。綜合起來,這個詞所指的是邪惡力量超越人類所能理解和抵抗的境地。
“天魔外道”的繁體字寫法為「天魔外道」,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對于“天魔外道”這個詞彙,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例如,在《康有為全書·書名類》中,有一種寫法為「仙魔迷途」,将“天”換成了“仙”,意為仙人,但意思相似。
以下是一些使用“天魔外道”一詞的例句:
- 他的行為被稱為是一種天魔外道。
- 那個教派的教義被視為是天魔外道的異端。
- 他一心追求權力和財富,已經陷入了天魔外道的境地。
組詞:魔道、邪惡、破壞、超越。
近義詞:魔道、邪教、異端。
反義詞:正法、正道、善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