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品孫的意思、五品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品孫的解釋

唐 制,五品官蔭封至孫子。因稱“五品孫”。《新唐書·選舉志下》:“三品以上蔭曾孫,五品以上蔭孫。孫降子一等,曾孫降孫一等。贈官降正官一等,死事者與正官同。郡、縣公子,視從五品孫。” 清 袁枚 《隨園隨筆·金石》:“ 唐 澤王府 主簿 梁 府君并夫人 唐氏 墓誌末雲:‘四品孫 義陽 朱賓 撰文,五品孫 滎陽 鄭莊 書。’……此 朱 鄭 二人,法當蔭叙,而尚未得官,故以四品孫五品孫署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品孫”是古代中國門蔭制度中的特殊稱謂,指五品及以上官員的直系後代(通常指孫子輩),可憑借祖輩官階獲得入仕資格或社會優待。這一稱謂源于唐代推行的“門蔭”制度,《新唐書·選舉志》記載“五品以上子孫,得蔭補為官”,即通過“資蔭”選拔官員的方式。

據《漢語大詞典》解釋,“五品”為古代官階等級劃分,唐代将官員分為九品三十階,五品屬中級官吏,其子孫可享受“免試入國子監就讀”或“直接授予低級官職”的特權。這種制度在宋代逐漸弱化,至明清時期被科舉制取代,但五品孫作為身份象征仍存在于宗族譜牒中。

需要注意的是,五品孫并非獨立官職,而是指代一種繼承性政治資本。《通典·職官典》特别指出,門蔭資格需經吏部考核,若子孫“才學劣弱”則可能降級授職,反映出該制度兼具特權性與選拔性雙重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五品孫”是唐代官員蔭封制度中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說明:

  1. 定義與制度背景
    根據唐代規定,五品及以上官員可通過“蔭封”特權将官職或待遇延及子孫。其中,五品官可蔭封至孫子輩,故稱“五品孫”。而三品以上官員則可蔭封至曾孫,體現等級差異(《新唐書·選舉志下》記載)。

  2. 等級差異與降等規則
    蔭封時存在降等機制:孫子輩的待遇比兒子輩低一等,曾孫又比孫子低一等。例如,郡縣公(爵位)之子的待遇相當于從五品官員的孫子。

  3. 曆史用例
    唐代墓志銘中可見相關實例,如《梁府君并夫人唐氏墓志》末尾署名為“五品孫鄭莊書”,表明書寫者身份為五品官員之孫。

  4. 需注意的誤讀
    部分資料(如)誤将“五品孫”與明清官職關聯,但綜合權威來源可知,該詞專指唐代蔭封制度,與明清無關。

此詞反映唐代官僚特權世襲的特點,是研究古代職官制度的重要術語。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新唐書》原文或唐代墓志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般腸辯口不近道理裁服癡龍出禅淳慤淳越從孫甥摧靡刁猾疊肩敵方冬至線陊剝多曆年所梵行符牌撫轄噶噶高次方程官山海顧恨龜顧海瑞豪邁鹄山焦砟棘徑警邏酒升狷狂渴而穿井跨騰臘梅斂甲烈日俚亵鲈豸緑豆青眉須滅景密楊衲師片辭丘亭壬奇商墟深不可測聲烈神視石虎殿隧埒彈簧秤頭馬無定據無獨有偶瀉證洗改蠵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