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終身。《老子》:“沒身不殆。”《漢書·息夫躬傳》:“今單于以疾病不任奉朝賀,遣使自陳,不失臣子之禮。臣 祿 自保沒身不見 匈奴 為邊竟憂也。” 隋 王通 《中說·問易》:“ 劉炫 問《易》,子曰:聖人於《易》,沒身而已,況吾儕乎?” 明 沉鲸 《雙珠記·獄中冤恨》:“飲痛啣寃,沒身難泯。”
(2).猶言将自身沒官。《隋書·東夷傳·倭國》:“其俗殺6*人強盜及姦皆死,盜者計贓酬物,無財者沒身為奴。”
(3).猶投身。《梁書·處士傳序》:“與夫沒身亂世,争利幹時者,豈同年而語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沒身漢語 快速查詢。
"沒身"一詞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從以下五個維度解析:
一、音讀構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該詞為雙音節複合詞,讀音mò shēn,其中"沒"作動詞時讀mò,表示沉沒、隱沒之意。
二、本義闡釋 《漢語大詞典》(第一版)收錄其核心義項為"終身,畢生",如《老子》第六十四章"沒身不殆"的用法,強調時間維度的完整性,指代個體生命存續的全周期。
三、引申範疇 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考釋,該詞存在兩種語義延伸:
四、語法特征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華書局)分析其句法功能: • 作狀語時多修飾持續性動作,如《資治通鑒》"沒身守節" • 作賓語時需搭配使役動詞,如《昭明文選》"願沒身以報"的使動結構
五、詞源流變 《說文解字段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揭示其文字學本源: • "沒"從水從殳,本義為沉入水中 • "身"甲骨文象形人體,後引申為生命載體 • 二字組合完成從物理沉溺到時間延續的語義轉換
以上解析綜合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等權威機構審定的語言學工具書,确保釋義的準确性與學術性。
“沒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ò shēn(部分文獻标注為méi shēn),主要含義如下: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詞源演變,可參考《漢典》《隋書》等文獻來源。
白臉白彜悲路岐憋懯長畝秤衡吃穿用度川光出乖弄丑大公抵還地理圖帝宅發忿忿鬥風疾怫然不悅賦租搆哄勾魂鈎連酣觞豪弱護城壕撝退假傳聖旨洊保今時極神絶亡開膠開鎮豬冷瑟瑟亮底涼鞵理産盲孔漫爛盟信磨煉木葉山弄章剽盜屏縮虔刀泉火日頭宂食三分似人,七分似鬼沙箸射意侍郎嗣續滔蕩天父微難文章貨武昌剩竹吳興體鹹風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