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聽言的意思、聽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聽言的解釋

謂聽取谏勸之言。《詩·大雅·桑柔》:“聽言則對,誦言如醉。” 鄭玄 箋:“見道聽之言,則應答之。” 高亨 注:“言,指諫勸的話。”《韓非子·揚權》:“聽言之道,溶若甚醉。”《後漢書·申屠剛傳》:“臣聞 成王 幼少, 周公 攝政,聽言下賢,均權布寵,無舊無新,唯仁是親。” 宋 劉炎 《迩言》:“聽言用諫之道,惟 文帝 得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聽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聽取他人的谏勸或建議,強調以理性态度接納意見并明辨是非。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延伸内涵

3.使用場景

4.反義與辨析

“聽言”既是一種謙遜的處世态度,也包含理性判斷的過程,常見于古典文獻和現代語境中對納谏行為的描述。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聽言的意思

聽言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聽到别人的話語或建議,接受并加以思考、采納。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聽言的部首是耳(⺠),總筆畫為9劃。

來源

據考古學家研究,聽言最早可追溯至中國古代的文獻紀錄。它起源于《尚書·周書·诔》:“聽人之言,必察之。”後來逐漸擴展引申為現在熟知的意思。

繁體

繁體字“聽言”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為「聽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聽言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例句

1. 智者聽言必思考,愚者聽言必否定。這說明了重視他人觀點的重要性。

2. 聽言之前,先要冷靜地思考再做決定。

組詞

聆聽、聽覺、聽證、聽從。

近義詞

傾聽、聽取、細聽、谛聽。

反義詞

不理、置之不理、充耳不聞、不聞不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