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害肚曆 ”。
亦作“ 害肚歷 ”。 宋 制,館閣官員每夜輪一人值宿,如因故不能值宿,則于名下寫上“腸肚不安”,故館閣宿曆(值宿登記本)相傳謂“害肚曆”。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館閣一人直宿》:“遇豁宿倒於宿曆名位下書腹肚不安,免宿。故館閣宿曆相傳謂之害肚曆。”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十:“館閣每夜輪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則虛其夜,謂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過四。遇豁宿歷,名下書腸肚不安,免宿。故館閣宿歷,相傳謂之害肚歷。”
“害肚曆”是宋代館閣官員使用的一種幽默化請假記錄,具體指值宿登記本中因故缺勤時标注的“腸肚不安”理由。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源背景
該詞源于宋代館閣(中央文職機構)的夜間輪值制度。官員若無法值班,需在宿曆(值班登記簿)上注明原因。當時常用“腹肚不安”或“腸肚不安”作為托詞,逐漸形成“害肚曆”的戲稱。
使用方式
請假時需在宿曆自己名下書寫“腸肚不安”字樣,以此作為缺勤理由。這種記載方式帶有委婉調侃性質,類似于現代請假時稱“身體不適”的慣例。
文獻出處
最早記錄見于北宋彭乘《續墨客揮犀·館閣一人直宿》,南宋陳鹄《耆舊續聞》也提到相關制度,并解釋“害肚曆”名稱的由來。
文化意義
該詞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的靈活性,以及文人間用幽默化解工作規則的習慣。同時側面印證古代對官員考勤的嚴格性——請假需明确記錄且有限制(如每月“豁宿”不得超過四次)。
相關概念
該詞本質是宋代文官制度中的請假代稱,通過借代手法将“登記簿”與“肚子不適”關聯,形成兼具功能性與趣味性的職場俚語。
害肚曆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分别對其中的字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解釋。
害:左右結構,左邊是宀,表示與房屋相關的意思,右邊是曷,表示具體的動作。害字的總筆畫數為10。
肚:由月和⺼組成,月是肉的意思,而⺼表示與肉相關的部首。肚字的總筆畫數為6。
害肚曆的來源尚無确切的說明,但可以推測它可能是為了形象地描述一種對肚子造成害處的曆史事件或時期。
害肚曆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害肚曆」。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害肚曆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基本結構和含義保持一緻。
1. 因為過度飲酒,他引發了一場害肚曆。
2. 害肚曆是人們的警鐘,提醒我們保護身體健康。
組詞:害處、肚腸、曆史
近義詞:腹痛、腹瀉、胃痛
反義詞:健康、舒適、無憂無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