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部衆的意思、四部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部衆的解釋

佛教語。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梁書·武帝紀下》:“﹝ 中大通 三年十月﹞行幸 同泰寺 , 高祖 升法座為四部衆説《大般若涅盤經》義。”《法苑珠林》卷十九:“三世諸佛法,皆有四部衆。”亦省稱“ 四部 ”、“ 四衆 ”。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四部皆集,悲同白車。” 唐 海順 《三不為篇》詩:“四衆瞻仰,三槐附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四部衆”是佛教術語,指佛教教團中的四類信衆群體,具體包括:

  1. 比丘(Bhikkhu)
    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需遵守嚴格的戒律,如不殺生、不偷盜等。

  2. 比丘尼(Bhikkhunī)
    女性出家人,同樣受具足戒,戒律數量通常比男性更多,例如漢傳佛教中比丘尼需遵守348條戒律。

  3. 優婆塞(Upāsaka)
    在家修行的男性信徒,需持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等),并參與供養僧團。

  4. 優婆夷(Upāsikā)
    在家修行的女性信徒,與優婆塞義務相同,是佛教在家弟子的重要組成部分。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徒的分類體系,可參考《法華經》或《十誦律》等經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四部衆》

《四部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四個部分或四個群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四部衆》這個詞的部首是“囗”(口字旁),共有6畫。

來源

《四部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大傳·周書·周官·司馬》中的記載。這裡的“四部”,指的是古代周朝的官方行政機構中的四個部門,即“吏部”、“戶部”、“禮部”和“兵部”。後來,“四部衆”逐漸成為一個通用的詞語,用來泛指四個部分或四個群體。

繁體

《四部眾》是《四部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兩者的意思完全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四部衆這個詞可以寫作“四部眾”。字形中的“眾”以“目”(目字旁)作部首,表示“衆多”、“群衆”的意思。

例句

1. 四部衆都是重要的行政機構,各自具有不同的職責和功能。

2. 這次活動吸引了廣大市民、學生和工人四部衆的參與。

組詞

1. 吏部:指古代官制中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和管理的部門。

2. 戶部:指古代官制中負責戶籍、稅收、土地分配等事務的部門。

3. 禮部:指古代官制中主管禮儀、儒學、文化教育等事務的部門。

4. 兵部:指古代官制中負責軍事組織、軍隊編制、武器裝備等事務的部門。

近義詞

四個部門、四個群體、四類人群。

反義詞

單一部門、獨立群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