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線織綦。《國語·齊語》:“故天下諸侯罷馬以為币,縷綦以為奉。” 韋昭 注:“縷綦,以縷織綦,不用絲,取易共也。綦,綺文。”
“縷綦”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ǚ qí,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縷(lǚ)
綦(qí)
“縷綦”意為用線編織綦(花紋織物),出自古代文獻《國語·齊語》:
“故天下諸侯罷馬以為币,縷綦以為奉。”
(譯文:諸侯以疲憊的馬匹作為貨币,用線織的綦作為貢品。)
根據韋昭的注解,此處的“縷綦”指用普通的線(而非絲)編織花紋織物,可能因線更易獲取。
“縷綦”是由“線”(縷)與“花紋織物”(綦)組成的複合詞,特指用線編織的帶花紋紡織品,具有曆史文獻背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國語》及漢代韋昭的注解。
縷綦(lǚ qí)是一個中文詞彙,拆分部首是糸和止,筆畫數為13。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在繁體字中,縷綦的寫法為縷綺。
在古時候,縷綦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漢字中,縷的寫法為绺,而綦的寫法為綹。這種古代寫法更加古樸,流露出曆史的厚重感。
他細心地将精巧的刺繡作品繡成了一條美麗的縷綦。
她身穿一襲縷綦的漢服,顯得高貴典雅。
- 縷綦細語:指微弱的聲音,聲音細柔纖細。
- 縷綦綿恒:形容思維或情感綿長不絕。
- 縷綦不絕:形容言辭或聲音延續不止。
綢緞、錦緞、絲綢
粗糙、粗鄙、粗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