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right moon]∶明亮的月亮
明月幾時有
(2) [a legendary luminous pearl]∶指夜明珠
(1).光明的月亮。 戰國 楚 宋玉 《神女賦》:“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詩:“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劉大白 《丁甯·黃昏》:“這秘密的黃昏,一霎時吞了斜陽,又一霎時吞了明月。”
(2).指明珠。《楚辭·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寶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隱 《利州江潭作》詩:“自攜明月移燈疾,欲就行雲散錦遙。” 馮浩 箋注:“明月,珠也。” 清 劉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餘又何憾乎今之世。”
(3).喻淚珠。 唐 孟郊 《連州吟》之三:“開緘白雲斷,明月堕衣襟。”
(4).下一個月。《左傳·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産 立 公孫洩 及 良止 以撫之。” 明 楊慎 《升庵經說·春秋左傳·明月》:“ 齊 燕 平之月, 公孫段 卒,國人愈懼;其明月, 子産 立 公孫洩 。古書傳及俗稱謂曰明年、明日則有之矣,明月僅見此耳。”
“明月”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結合不同語境和文化背景,可作以下詳細解釋:
光明的月亮
指夜空中明亮皎潔的月亮,常用于描繪自然景象。例如:“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明珠
古代文學中常以“明月”代指珍貴的明珠。如《楚辭·九章·涉江》中“被明月兮珮寶璐”,即以“明月”比喻佩戴的寶珠。
淚珠
借月光之晶瑩喻指淚水。唐代孟郊《連州吟》中“明月堕衣襟”,便是以明月暗喻淚珠滑落。
下一個月
古漢語中“明月”可指代“次月”,如“明月複購之”即“下個月再購買”。
在詩詞中,“明月”常承載情感與哲思: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例證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楚辭》、唐詩宋詞等文獻。
「明月」是指明亮的月亮,常用來形容夜晚的月光明亮清晰。它是一個中性詞,沒有具體的情感色彩。
「明月」這個詞由「日」和「月」兩個部首組成。它的拆分筆畫按照傳統的漢字書寫順序是:一畫(日)、八畫(月)。
「明月」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詞文化,廣泛出現于許多古文學作品中。在簡體中文中,「明月」的寫法保持不變,而在繁體中文中,「明月」寫作「明⽉」。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明月」的寫法略有不同。古代以篆書為主要書寫形式,所以「明月」在篆書中的字形為「日」字在上,「月」字在下,字形整體更加簡潔,線條更加流暢。
1. 今夜明月如露滴,皎潔無暇照人窗。
2. 良宵美景,明月當空,美不勝收。
3. 夜幕降臨,明月照亮了小路上的一切。
1. 明月照:明亮的月光照耀。
2. 明月飛照:形容月光明亮如飛一般地照耀。
3. 明月當空:形容晴朗夜晚,明亮的月亮高懸在空中。
1. 明亮的月亮
2. 皓月
3. 月明
1. 暗夜
2. 陰天
3. 烏雲密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