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ark of weight on steelyard]∶杆秤上的第一個星,把秤砣挂在這裡正好能與秤盤上重量平衡
(2) [definite opinion]∶比喻确定的打算、主意
做事沒有定盤星
原指戥子或秤杆上的第一星兒(重量為零)。多用以比喻正确的基準或一定的主意。《古尊宿語錄·洞山第二代初禅師語錄》:“師雲:‘千斤秤不住。’雲:‘鳥道不存也?’師雲:‘錯數定盤星。’” 宋 朱熹 《水調歌頭·聯句問訊羅漢》詞:“記取淵冰語,莫錯定盤星。”《西遊記》第二七回:“那妖精錯認了定盤星,把 孫大聖 也當做個等閒的。” 吳組缃 《山洪》二六:“自己總要有定盤星,他說他的,我6*幹我的。”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定盤星漢語 快速查詢。
定盤星是漢語中具有物理器具與抽象準則雙重含義的詞彙。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本義指杆秤上标志重量起算點的星狀标記,即杆秤空懸時秤錘對應的平衡點。這一概念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明确記載為權衡基準的具象化表達,體現中國古代度量衡器的核心設計原理。
在語義演化過程中,該詞被賦予重要隱喻價值。《辭海》指出其引申義特指判斷事物的核心标準,如明代《醒世恒言》中"做買賣須有定盤星"的用例,即強調商業行為需要明确準則。現代漢語應用中,該詞常被用于哲學讨論,如北京大學《中國哲學辭典》将其解讀為"價值判斷的基準坐标",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相關論文則系統梳理了該詞從器物術語到價值範疇的語義嬗變過程。
“定盤星”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可分為本義和比喻義:
指戥子或杆秤上的第一個星,即重量為零的起點。當秤盤為空時,秤砣懸挂于此位置,秤杆會保持平衡狀态。這一概念源于古代稱重工具的設計,其位置的準确性直接影響秤的測量效果。
基準或準繩
比喻事物評判的标準或依據。例如:“做人的定盤星不能歪”,強調原則的重要性。
明确的主意或決策
常用于否定或疑問句,如“他做事沒有定盤星”,表示缺乏主見或計劃。
成語“定盤星”源自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鬥七星,其中“輔星”象征指引方向,“招搖星”代表決策權,兩者合稱定盤星,引申為關鍵決策者或事物的核心。
該詞既指實物工具中的關鍵刻度,也延伸為衡量标準或處事原則,體現了漢語中“具象到抽象”的語義演變特點。
祊田曹事察收赤腳婢齒衰初生犢兒不怕虎辭費村業道紀等陣鬥綱法經風艇汾葵佛臘日拊勞感染勾拽光華鬼工毬鬼笑谷入駭水何有鄉徼冀汲汲金財局麻了哥略迹原情瀝耳留馬酩酊爛醉暖答世攀止千金價輕蟻祺祥囷廪燃萁煮豆上下文稍割牛聲地神京十步芳草十分惺惺使五分手曆水滴疏夢司候昙花頽老卧鼓屋室烏塗詳和巷吏鄉約長瑕隙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