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get sb.'s past error and forgive him] 撇開表面的現象,從情理上加以原諒
撇開表面的事實,從情理上加以原諒。 蘭陵憂患生 《京華百二竹枝詞》之六二:“讨錢童子亂攔人,略迹原情總為貧。” 魯迅 《墳·我之節烈觀》:“萬一幸而遇着寬厚的道德家,有時也可以略迹原情,許他一個烈字。”
“略迹原情”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古代漢語,常用于形容在評價人或事時,忽略表面的行為或外在迹象,轉而深入探究其本來的情由、動機或内在原因。該成語強調在判斷時應體察實情,避免以偏概全,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實質、輕表象的哲學思想。其核心含義是:在分析問題時,不執着于外在表現,而是追溯根源,以求得更公正、全面的理解。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略迹”意為忽略或淡化表面的痕迹或行為,“原情”則指探究本來的情由或真實動機。整體上,該成語常用于法律、道德評價或日常人際交往中,提醒人們避免武斷結論,需結合背景和意圖進行綜合考量。例如,在評價曆史人物時,若僅看其行為而忽略時代背景,就可能失之偏頗;而“略迹原情”則倡導一種包容和辯證的視角。
根據權威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解釋,“略迹原情”被定義為“忽略表面的行為,探究其本來的情由”,強調其在語言使用中的規範性和實用性。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出版。此外,可參考線上漢語詞典如漢典網(https://www.zdic.net/hans/%E7%95%A5%E8%BF%B9%E5%8E%9F%E6%83%85)或百度漢語(https://hanyu.baidu.com/zici/s?wd=%E7%95%A5%E8%BF%B9%E5%8E%9F%E6%83%85)以獲取更詳盡的釋義和例句,這些來源均基于專業語言學研究和曆史文獻,确保了内容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略迹原情”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來源信息歸納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引用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成語辭典。
阿沒寶相剝異秉公任直部長會議慘咽策辔撤職沖漢崇闳蹉雹颠匐遞戰都倉法不阿貴方毂鳳尾花敷求高等動物果報過瘾甲令賤陋佼佹精工精沐今人屦賤踴貴蘭薰桂馥勞勞攘攘奁币柳緜流言飛文亂朝亂梯鹿角菜馬口悶棒女腳庖娲烹鮮漂亮話匹婦不獲牽合榮褒睿學說起曹操,曹操就到搜剔素面朝天讨雠逃跑填紅天燭萬年青晤會吳醥香榧曉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