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迹原情的意思、略迹原情的詳細解釋
略迹原情的解釋
[forget sb.'s past error and forgive him] 撇開表面的現象,從情理上加以原諒
詳細解釋
撇開表面的事實,從情理上加以原諒。 蘭陵憂患生 《京華百二竹枝詞》之六二:“讨錢童子亂攔人,略迹原情總為貧。” 魯迅 《墳·我之節烈觀》:“萬一幸而遇着寬厚的道德家,有時也可以略迹原情,許他一個烈字。”
詞語分解
- 略的解釋 略 大緻,簡單,不詳細:大略。簡略。粗略。略微。略有所聞。略知一二。 省去,簡化:省略。忽略。其餘從略。 簡要的叙述:史略。要略。事略。 計謀:方略。策略。戰略。 搶,掠奪:侵略。攻城略地。 詳 筆
- 原情的解釋 .推究本情。《說郛》卷二引《京氏易傳》:“誅不原情,則霜附木不下,不教而誅,其霜反在草下。”《後漢書·邳彤傳論》:“斯固原情比迹,所宜推察者也。”《唐律·名例二》:“議者原情議罪,稱定刑之律。” 明
網絡擴展解釋
“略迹原情”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來源信息歸納如下:
詞義解釋
- 字面含義:略去表面的行為痕迹,推究事情的本心或情理。
- 引申義:指撇開事實本身,從情理上給予諒解或寬容。
例如:魯迅曾提到“略迹原情,許他一個烈字”,強調在特定情境下對行為的寬容。
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處:明代張煌言《答趙安撫書》中“英君察相,尚能略其迹而原其心”,意為明君賢相能透過行為表象體察本心。
用法與近義詞
- 語法結構:連動式成語,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
- 近義詞:略迹原心(側重體察本心)。
- 適用場景:常用于評價曆史人物、争議事件時,主張從動機或背景角度給予理解。
例句與語境
- 對貧困者的乞讨行為,可“略迹原情總為貧”,即因同情貧困而寬容其方式。
- 讨論道德問題時,需“撇開事實,從情理上原諒”,避免武斷批判。
結構分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引用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成語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略迹原情》是一個成語,表達的是情感或意志的初衷或原本的樣子。下面将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略迹原情》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略”字的拆分部首是田,筆畫數為9;“迹”字的拆分部首是辶,筆畫數為7;“原”字的拆分部首是廠,筆畫數為10;而“情”字的拆分部首是心,筆畫數為4。
來源:
《略迹原情》一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和詩歌中。它通常用來表達人們對感情、意志或情感的初衷,強調保持純真、本真的狀态。
繁體字:
《略跡原情》是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漢字的形狀和結構可能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确切的古代寫法可能會因史料和古籍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然而,基本的字形結構和意義大緻是一緻的。
例句:
1. 他一直保持着略迹原情,在榮華富貴中不失初心。
2. 對待工作,我們要始終留有略迹原情,不忘初心,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組詞:
略迹
原情
情感
近義詞:
初心未泯
本真
童心未泯
反義詞:
失真
迷失
變心
綜上所述,《略迹原情》是一個用來描述情感或意志的初衷或原本的狀态的成語。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田9、辶7、廠10、心4。《略跡原情》是它的繁體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漢字的形狀可能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這個成語在句子中的使用可以幫助表達人們對于保持初衷和本真的重要性。一些近義詞包括“初心未泯”、“本真”和“童心未泯”,反義詞則有“失真”、“迷失”和“變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