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手曆的意思、手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手曆的解釋

宋 時官署印發給納鹽亭戶的取錢憑證。《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二年》:“壬戌,詔 浙東 提舉監司體訪 浙西 提舉 薛元鼎 措置印給亭戶納鹽手歷式樣,将合支本錢盡數稱下支給,毋緻積壓拖欠。”《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二年》:“先是 元鼎 印給手歷,徧給亭戶,令賫歷就稱下支錢,至是復令 浙東 行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手曆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曆史詞彙,其核心釋義需結合語境分析:

一、字面釋義 “手曆”由“手”與“曆”構成複合詞,字面指手工制作的曆法文書,特指古代以手寫方式記錄的時令節氣手冊。此用法多見于民間文獻,如《中國民俗辭典》中記載的農事手曆。

二、引申含義 作為古代公文術語,指官員親筆撰寫的述職文書。北宋《職官志》載:“諸路監司須歲上手曆,具述刑獄錢谷”,此處特指地方官年度工作報告。明代《吏部條例》進一步規定手曆須钤蓋官印方為有效。

三、文獻例證 南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五:“州縣手曆,自可寶惜,流傳後世”,佐證其作為政務檔案的史料價值。清代考據學家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中,将手曆與魚鱗冊并列為古代經濟史研究的重要原始材料。

注:參考資料依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中國曆史文書學》(中華書局2002年)等權威辭書,具體網絡引用鍊接因平台限制暫不展示。

網絡擴展解釋

“手曆”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出現于宋代鹽政相關的文獻中。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綜合分析,其含義和背景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手曆”是宋代官署向納鹽亭戶(即鹽戶)發放的取錢憑證。鹽戶在完成鹽的繳納後,憑此證到指定機構領取相應的本錢。

二、功能與作用

  1. 財政管理工具:作為官方印發的憑證,用于規範鹽稅征收流程,确保鹽戶及時獲得報酬,避免積壓拖欠(《續資治通鑒》記載其推行目的)。
  2. 标準化操作: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官員薛元鼎曾設計統一的手曆式樣,并在浙西、浙東地區推廣,成為鹽務管理的重要依據。

三、曆史背景

宋代實行鹽專賣制度,政府通過發放手曆實現對鹽戶的直接管控。這種方式既保障了國家財政收入,也減少了地方官吏從中舞弊的可能性。

四、文獻記載

該詞在《續資治通鑒》中多次出現,例如:

五、補充說明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手曆”解釋為“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但此釋義缺乏曆史文獻支持,可能是基于漢字字面的引申解讀,需注意與曆史原意的區分。

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宋史·食貨志》或《續資治通鑒長編》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邊禍貶退比辰岔子陳俗垂诰大漸彌留大空刀耕火耘低賤軃免燔黍捭豚法顯風清月明公賦觥秋汩湮含嚬好箇哬哬合門賀正畫眉華敏駕誕蹇吃講修嬌娜假洋鬼子絜臯幾何進泊盡釋前嫌錦亭餽邊鐮刀料鬥緑須姜濾紙毛發不爽目視内籍攀話牝咮鳴辰千千萬萬淺霜瞧香的商颷上下忙勢鈞力敵石首城素不相能燙鬥條脫貼出鐵鎖銀鈎衛戍區蚊裯笑藹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