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鬥綱的意思、鬥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鬥綱的解釋

亦作“ 鬥剛 ”。即鬥柄。 漢 陳琳 《武軍賦》:“當天符之佐運,承鬥剛而曜震。”《後漢書·律曆志下》:“昔者聖人之作曆也,觀璇璣之運……鬥綱所建,青龍所躔,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而制術焉。”《漢書·律曆志》“玉衡杓建,天之綱也;日月初躔,星之紀也” 顔師古 注引 晉 晉灼 曰:“下言鬥綱之端連貫營室,織女之紀指牽牛之初,以紀日月,故曰星紀。”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天罡者,鬥剛之所建也。”原注:“鬥杓謂之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鬥綱(dǒu gā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天文内涵的古詞彙,現多用于曆史文獻及天文學研究領域,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北鬥七星中構成鬥形的四顆星(天樞、天璇、天玑、天權)形成的空間框架,象征天體運行的時空坐标軸。古人以鬥柄指向劃分四季與節氣,故“鬥綱”引申為天體運行的綱領性标志。例如《漢書·律曆志》載:“鬥綱所建,青龍所躔”,即以北鬥指向确立曆法坐标。

二、天文曆法中的延伸含義

在傳統曆法中,“鬥綱”特指北鬥指向與十二地支的對應關系(即“鬥建”),用于标記月份與節氣。如《晉書·天文志》所述:“鬥綱者,建四時,移節度,定諸紀”,說明其作為時間刻度基準的功能。

三、文化象征意義

因北鬥居于北天極中樞位置,古人将其視為“天之綱維”,賦予其統禦天象的哲學意義。《淮南子·天文訓》稱:“紫宮執鬥而左旋”,将鬥綱與宇宙秩序關聯,體現“天道綱紀”的宇宙觀。


參考來源:

  1. 中華書局《漢書·律曆志》(古籍點校本)
  2. 上海古籍出版社《晉書·天文志校注》
  3. 國家圖書館藏《淮南子》明刻本影印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鬥綱”是中國古代天文術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鬥綱”又稱“鬥剛”,指北鬥七星的鬥柄部分,即北鬥七星中構成柄狀的三顆星(玉衡、開陽、搖光)。它通過指向不同方位來标識季節變化,如《後漢書·律曆志》提到“鬥綱所建,青龍所躔”,說明其用于觀測天象和制定曆法。

2.文獻依據

3.相關術語

4.現代釋義

現代語境中,“鬥綱”主要用于研究古代天文學或文獻時,指代北鬥鬥柄及其天文意義,屬于學術性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巴都兒鎊張保留劇目不做肉禅講巢南臭棋竄遶寸磔錯過倒牙貂不足渡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遏抑放乖潑返少風雲氣幹濕度地帶性根據與條件公南光皮散兒海龜菅茅減衰假日經濟急潮接唱浸溉金鲸靳吝就木狂山老腦筋柳江亂本排天批棰評度貧萌潛脩起化奇氣起晌任持撒帳聲色狗馬十二衢施翮是可忍,孰不可忍霜浄說耍説真方酥酒踏蹙偉男子文房四侯先澤西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