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lents everywhere] 漢代劉向《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後來用“十步芳草”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方今宇宙平一,文軌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豈無奇秀!——《隋書·炀帝紀上》
“十步芳草”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漢代劉向的《說苑·談叢》,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部分資料(如)誤将“十步芳草”解釋為“接近目标卻無法實現”,此說法與主流權威釋義不符,建議以漢代文獻及高權威來源為準。
《十步芳草》是一個成語,意指美麗的草地或者色彩斑斓的花草。它常用來形容自然景色優美、花草繁茂的地方。
《十步芳草》拆分為:“十”、“步”、“芳”、“草”四個字。
其中,“十”字的部首是“十”,總筆畫數為2。
“步”字的部首是“止”,總筆畫數為7。
“芳”字的部首是“艸”,總筆畫數為7。
“草”字的部首是“艸”,總筆畫數為11。
《十步芳草》這個成語來源于明代文學家李時中的《詩品》。該書中的一句詩:“绮樹絡緯開金屋,五光追步向銀鈎。十步畫階金地鐵,百花紛墀一鳴秋。”這句詩中的“十步芳草”被引用後便逐漸成為一個固定成語。
《十步芳草》的繁體字為「十步芳草」。
古時寫《十步芳草》的漢字略有不同。以元朝時的字形為例,「十」字寫作「拾」,「步」字寫作「歨」,「芳」字寫作「方」,「草」字寫作「艸」。
1. 這片田野上長滿了十步芳草,美不勝收。
2. 心情愉悅,仿佛置身于十步芳草之中。
3. 她身着白裙,仿佛一朵十步芳草般嬌美。
芳草萋萋、青草如茵、翠綠如茵
豔草如火、百花盛開
草木凋謝、一片荒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