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xious;avid]∶形容急切的樣子,急于得到
其送往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禮記·問喪》
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漢書·揚雄傳》
(1).心情急切貌。《禮記·問喪》:“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 孔穎達 疏:“汲汲然者,促急之情也。” 宋 歐陽修 《試筆·繫辭說》:“予之言,久當見信於人矣,何必汲汲較是非於一世哉。” ********* 《青春》:“吾族青年所當信誓旦旦,以昭示于世者,不在齦齦辯證白首 中國 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 中國 之再生。”
(2).引申為急切追求。《莊子·盜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詐巧虛僞事也。”《漢書·揚雄傳上》:“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 林纾 《上郭春媮侍郎辭特科不赴書》:“ 紓 七上春官,汲汲一第,豈惡争之人哉?”
(3).憂惶不安貌。《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又 植 以前過,事事復減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無歡,遂發病薨。” 蘇曼殊 《非夢記》:“天明,将還釵本末陳露於媪,深自引咎,乃歸寺汲汲無歡。”
(4).同“ 岌岌 ”。形容十分危險。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二章:“今 北京 、東 粵 歲遘其災,以為天行之常也,大地固有之矣,吾久居其地而亦汲汲危之矣,奈何!” 魯迅 《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所以我的經驗是:毀或無妨,譽倒可怕,有時候是極其‘汲汲乎殆哉’的。”
“汲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í jí,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汲汲”形容急切追求、心情迫切 的狀态,常帶有急于得到某物或達成目标 的意味。例如:
《禮記·問喪》
“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
此處“汲汲”指送葬時急切、不安的心情。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強調不因貧賤而憂慮,也不急切追求富貴。
《莊子·盜跖》
“子之道狂狂汲汲,詐巧虛僞事也。”
批評急切追求虛妄之事的虛僞态度。
“汲”本義為從井中取水(“及”表動作,“水”表對象),後引申為“急切獲取”。疊詞“汲汲”強化了急切、連續的動作感。
搭配示例 | 含義 |
---|---|
汲汲營營 | 急切追逐名利 |
汲汲以求 | 迫切尋求某物 |
汲汲于富貴 | 急切追求財富地位 |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禮記》《莊子》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汲汲》(jí jí)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為急切忙碌、勤懇努力。它形容人努力工作或急于學習的樣子。
《汲汲》由兩個部首組成:水(氵)和已。水表示與水有關的事物,已表示人體下半部分,代表行走的步态。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汲汲》最早見于《史記·周本紀》中,記載了戰國時期的武王伐纣的故事。故事中,武王雖然憂心忡忡、時刻準備着,但出征前還是親自到後門去檢查水源是否充足,以保證士兵有充足的水源,不會渴乏乏。從中可以看出,武王為了保證戰争的順利進行,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細琢磨,可以說是急切忙碌、勤勉努力。
《汲汲》的繁體字為「懼懼」。
在古代,很多字的寫法與現在不同。例如,《汲汲》在西周文字中寫作「」,到了秦朝的《秦篆書》中寫作「急急」,到了漢朝的《隸書》則變成了「汲汲」的樣子。可見字的形态也是隨着時代的進步而不斷變化的。
1. 他為了追求卓越,一直汲汲地學習探索。
2. 這個團隊的成員都很汲汲,他們每天都在加班加點地努力工作。
急汲、汲取、汲取營養
努力、勤奮、勤懇、用功
懶散、怠惰、倦怠、懈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