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徼冀的意思、徼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徼冀的解釋

希求。徼,通“ 僥 ”。《宋史·劉安世傳》:“辨士好為可喜之説,武夫徼冀不貲之寵,或為所誤,不可不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徼冀(jiǎo jì)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徼”與“冀”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僥幸地希望、非分地企求,帶有貶義色彩,常用于描述不切實際的奢望或企圖。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析:


一、字義構成

  1. 徼(jiǎo)

    • 本義:求取、謀求。
    • 引申義:
      • 僥幸(如“徼幸”指因偶然因素獲得成功);
      • 邊界(通“僥”,如“徼外”指邊境外),但此處取“求取”義。
    • 古籍例證:

      《左傳·哀公十六年》:“徼天之幸,克成其願。”

      《說文解字》:“徼,循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徼求、徼幸。”

  2. 冀(jì)

    • 本義:希望、期盼。
    • 引申義:
      • 古地名(今河北一帶);
      • 寄托願望(如“希冀”“期冀”)。
    • 古籍例證:

      《楚辭·離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将刈。”

      《說文解字》:“冀,北方州也”,後假借為“希望”義。


二、詞義解析


三、近義詞辨析

詞語 含義 情感色彩 差異點
徼冀 僥幸謀求非分所得 貶義 強調“非分”與“僥幸”
觊觎 非分地企圖得到(他人物) 貶義 側重“企圖占有”
貪求 貪婪地追求 貶義 突出“貪婪”本性
希冀 希望得到(中性或積極) 中性 無“僥幸”“非分”之意

四、現代使用與權威參考

“徼冀”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屬文言遺存詞,多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文本。其釋義可參考以下權威辭書: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徼冀:僥幸希求。徼,通‘僥’。”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徼冀:非分地希望。”

  3. 《辭源》(修訂本):

    “徼:求取;冀:希望。合指妄求。”


五、古籍出處與引用


“徼冀”是一個具有批判性的古漢語詞彙,其本質是通過僥幸心理謀求不應得之利益,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對貪欲與非分企圖的否定。現代使用中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為中性詞。

網絡擴展解釋

“徼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詞源與結構

三、文獻例證

該詞可見于《宋史·劉安世傳》:

“辨士好為可喜之説,武夫徼冀不貲之寵,或為所誤,不可不戒。”
(釋義:善辯者喜歡說讨好的話,武人僥幸貪圖過分的恩寵,可能因此誤事,需引以為戒。)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徼冀”,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言文分析中。其近義詞包括“僥幸”“觊觎”,反義詞則為“務實”“安分”。

五、注意事項

别人正在浏覽...

百态避處兵解碧紗櫥布衣蔬食廁足乘法寵昵初霜戴鳻電子式獨惟兒事法脈準繩蜚鴻風脈諷繹剛梗绀珠古典谷蠡含風鲊好極了號軍蕙茝降溫健全界境津注臼科巨變開弓沒有回頭箭浪漚狸制鸾驷麥季摩挲石盟信鬧饑荒旁系親屬賠笑拼寫潑剌貨破言請平丘嫂取求熱戀沙衣聖杯施绯拖緑十一四疆所有品貪索題缺蝄蜽溫富小娥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