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牽拉阻止。 清 陳确 《祭祝子開美文》:“緹騎之出,兄疾未瘳,聞信慷慨,前途自投。妻兒慟哭,攀止莫由。官吏勿覺,來家撲搜。”
“攀止”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基本含義和用法如下:
拼音與讀音
拼音為pān zhǐ,發音與“攀止”一緻。
核心含義
牽拉阻止,指通過拉扯或阻攔使某人或某事物停止行動。例如在清代陳确的《祭祝子開美文》中,描述家人試圖阻止親人赴險時提到“妻兒慟哭,攀止莫由”。
文學引用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如描述曆史事件中人物被強行阻止的場景。例如:“緹騎之出,兄疾未瘳,聞信慷慨,前途自投。妻兒慟哭,攀止莫由”。
近義與反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代陳确的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攀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攀爬到頂端而停止。它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部是“攀”部,下部是“止”部。
“攀”字的部首是“手”,它表示手的動作。這個字一共有13個筆畫。
“止”字的部首是“止”,它表示腳的動作。這個字一共有4個筆畫。
《攀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描述了攀爬到某個高度後停止不前的情況。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異,而《攀止》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大緻相同,隻是筆畫的構造稍有差異。
1. 他攀止在山峰頂端,俯視着下方的美景。
2. 她攀止在事業的巅峰,享受着成功的成果。
1. 攀登:指爬升、攀爬。
2. 止步:指停止前進,不再繼續。
3. 攀談:指攀談交談。
1. 停止:指動作暫時中斷或不再繼續。
2. 止息:指行動、呼吸等暫時中止。
延續:與攀止相對,指繼續不斷地進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