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候的意思、司候的詳細解釋
司候的解釋
掌管時令。《後漢書·律曆志中》:“及用《四分》……七十餘年,然後儀式備立,司候有準。” 南朝 梁 簡文帝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倉庚應律, 女夷 司候。”
詞語分解
- 司的解釋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機。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儀器,為現在指南針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b.複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長官,後為
- 候的解釋 候 ò 等待:等候。候車室。候選人。守候。候補。候場。候審。候診。 看望,問好:伺候。問候。 時節:時候。氣候。候鳥。候蟲。 事物在變化中的情狀:火候兒。症候。 古代把五天稱為“一候”,現氣象學上仍沿
網絡擴展解釋
“司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掌管時令,主要用于描述對季節、氣候或曆法的觀測與管理。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詞義:指負責觀測、記錄或調整時令節氣,确保曆法準确性的職責。這一概念在農業社會中尤為重要,與天文、曆法制度密切相關。
2. 文獻例證
- 《後漢書·律曆志中》記載:“及用《四分》……七十餘年,然後儀式備立,司候有準。” 此處的“司候”指通過曆法(四分曆)規範時令。
- 南朝梁簡文帝《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提到:“倉庚應律,女夷司候。” 這裡“女夷”(神話人物)被賦予司候職能,象征對自然節律的掌控。
3. 其他争議或誤用
-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提及“司候”是形容李斯能力的成語,但此說法缺乏可靠文獻支撐,可能是對“司事”“候時”等詞語的混淆,需謹慎采信。
4. 相關詞彙
- 近義詞:司曆、掌時、觀象授時
- 反義詞:失時、違候(指違背時令規律)
“司候”屬古代專業術語,多用于天文曆法或官方文書,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後漢書》《南朝文獻》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司候
司候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特定的含義。下面将逐一介紹這個詞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司候的拆分部首是“又”,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司候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它是兩個古代漢字的合并,分别是“司”和“候”。
繁體
在繁體字中,司候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司候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仍然保持一緻。
例句
1. 那位官員每天負責司候天氣的變化。
2. 他被任命為司候人員,負責監測天氣狀況。
組詞
司候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司候台、司候員、司候所等。
近義詞
與司候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監察、觀察、查看等。
反義詞
與司候意思相反的詞語有:不管、不顧、漠視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