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德讓的意思、德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德讓的解釋

《國語·周語下》:“昔 史佚 有言‘動莫若敬,居莫若儉,德莫若讓,事莫若咨’……居儉動敬,德讓事咨,而能避怨,以為卿佐,其有不興乎!”本謂為人的品德應謙讓。後即指禮讓。 漢 揚雄 《法言·先知》:“修之以禮義,則下多德讓。”《漢書·循吏傳序》:“此廪廪庶幾德讓君子之遺風矣。” 晉 葛洪 《抱樸子·弭訟》:“劉君愍德讓之淩替,疾民争之損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德讓”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與道德修養和謙讓品質相關。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源自《國語·周語下》中史佚的言論:“動莫若敬,居莫若儉,德莫若讓,事莫若咨”,意為“品德中最重要的是謙讓”。最初強調個人修養中謙讓的重要性。

  2. 引申義
    後世逐漸演變為“禮讓”,指在言行中主動退讓以體現道德風範。如《漢書》中“德讓君子之遺風”即指禮讓的君子品德。

二、構成與内涵

三、曆史用例

四、現代適用性

盡管為古漢語詞彙,其核心精神與當代倡導的“謙遜有禮”“道德自律”仍高度契合,可用于描述傳統文化中的君子品格。


注:如需具體文獻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國語》《漢書》等典籍,或訪問漢典等權威辭書平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德讓(dé ràng)這個詞的意思是尊敬有禮的态度和言行,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和體諒。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彳」,右邊的部首是「讠」。它共有9個筆畫:「彳」部2畫,「讠」部7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讓」字,意思是退讓、讓步,表示為了尊重他人而主動讓步。在繁體字中,「德讓」的寫法是「德讓」。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德讓」的寫法與現代相似,隻是有一些細微的差别。例如,「德」字的「彳」部古代寫作「⻊」,「讓」字的「讠」部古代寫作「言」。不過,總體來說,古代漢字的結構和現代漢字相似,保留了字形的基本特點。 以下是一些關于「德讓」的例句: 1. 做人要有德讓,不要總是自私自利。 2. 我們要以德讓人,互相尊重。 一些與「德讓」相關的組詞有:德行、德義、德藝雙馨等。近義詞包括:謙讓、和藹、有禮等。反義詞包括:無禮、自私、固執等。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