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尊者親自處理事務或親自來臨的敬稱。 漢 荀悅 《漢紀·高後紀》:“ 揚雄 有言, 文帝 親屈帝尊,以申 亞夫 之軍令,曷為不能用 頗 牧 ,彼将有所感激雲爾。”《後漢書·儒林傳上·孔僖》:“今陛下親屈萬乘,辱臨敝裡。”
“親屈”是一個古代漢語中的敬辭,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拼音為qīn qū,指對尊者親自處理事務或親自來臨的敬稱,表達對對方身份地位的尊重。其中:
多用于古代官方文書或正式場合,表達對君主、上級或尊貴人物親自行動的敬意。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文或曆史文獻時可能遇到。
類似敬辭還有“屈駕”(邀請對方來訪)、“莅臨”(對方到來)等,但“親屈”更強調對方“親自”且“屈尊”的雙重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敬辭體系,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的詳細解析。
《親屈》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親自向某人示意、托付、請求或命令。通常用于上級對下級的委托或指示。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親”和“屈”。
“親”字的部首是“亻”,總共有4畫;“屈”字的部首是“屍”,總共有6畫。
《親屈》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左傳》。在《左傳》第6篇《隱公三年》中,有一句話“孔子聞之,曰:‘勿親屈也’”,通過這個句子我們可以得知,親屈一詞在古代已經存在。
《親屈》這個詞的繁體字為「親屈」。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古時候的寫法中,親字的上部分寫成「覀」,下部分寫成「尢」;屈字的上部分寫成「大」,底部寫成「屍」。
1. 上司親屈我,派我去參加會議。
2. 老闆親屈我,讓我負責這個項目的組織工作。
- 親自
- 屈服
- 親近
- 親情
- ******
- 托付
- 委托
- 指示
- 請求
- 拒絕
- 不托付
- 不委托
- 不指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