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典籍的意思、典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典籍的解釋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指法典、圖籍等重要文獻;亦泛指古今圖書

司晉之典籍。——《左傳·昭公十五年》

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闆本。—— 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闆》

詳細解釋

(1).指法典圖籍等重要文獻。《左傳·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 孫伯黶 ,司 晉 之典籍,以為大政。”《孟子·告子下》:“諸侯之地方百裡;不百裡,不足以守宗廟之典籍。” 趙岐 注:“典籍,謂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

(2).泛指古今圖書。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光祿大夫 劉向 校中秘書,謁者 陳農 ,使使求遺書於天下,故典籍益博矣。”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典籍》:“ 開元 中,定四部目録,大凡五萬一千八百五十二卷。此自 漢 以來,典籍之大數也。”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小島》詩:“這個島呵,在典籍中無叢查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典籍”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典籍指具有重要價值和影響力的經典書籍,涵蓋文學、史學、哲學、科學等領域的重要著作。其核心特點是思想深刻、知識體系豐富,并被廣泛認可與傳承。


二、詳細解釋

  1. 曆史文獻與法典
    典籍最初指古代法典、圖籍等官方文獻,如《左傳》中提到的“司晉之典籍”即指晉國的法典檔案。
  2. 泛指古今圖書
    漢代以後,典籍擴展為泛指古代重要文獻的總稱,如《漢紀》記載的“典籍益博”即指廣泛收集的各類書籍。
  3. 領域代表性著作
    不同領域有各自的經典典籍,如儒家的《五經》、醫學的《黃帝内經》等。

三、現代定義與示例


四、相關引用與典故

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中,大量先秦典籍被毀,體現了典籍在文化傳承中的脆弱性與重要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内容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左傳》《漢紀》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典籍的意思

典籍指的是古代文化經典的書籍,是記錄古人學問、思想、文學和曆史等方面的著作集合。它們通常包含了豐富的知識和智慧,是後人學習和參考的重要資料。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的構造,典籍的部首是“八”(bā),其在字典中作為檢索的首要依據。典的筆畫數為8畫,籍的筆畫數為20畫。

來源

典籍一詞最早出現于《論語·衛靈公》:“亦餘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其中的“典”指的就是經典,是懷念和追思古代有智慧、有價值的事物。而“籍”指的是書籍的集合。後來,“典籍”逐漸成為泛指古代經典書籍的稱謂。

繁體

典籍的繁體字是「典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典籍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古籍中的「典」字有時候會寫作「奠」或「奠奠」,而「籍」字則有時會寫作「藉」或「繹」。

例句

經典之作,可謂典籍者,不僅提供了學問的源泉,也見證了曆史的發展。

組詞

經典、文典、字典、詩典、史典、子典

近義詞

文集、典藏、典谟、典故、典範

反義詞

泛文學、非典型、非典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