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膠舟的意思、膠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膠舟的解釋

用膠黏合之舟。《舊唐書·李密傳》:“主上南巡,泛膠舟而忘返; 匈奴 北熾,将被髮於 伊川 。”按,此喻處境危殆。參見“ 膠船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膠舟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源與字面義

    “膠舟”字面指用膠黏合制成的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膠”為黏合劑,“舟”即船具,組合後特指古代傳說中以特殊膠液固定結構的船隻。

  2. 曆史典故與引申義

    該詞源于周昭王南征傳說。據《左傳·僖公四年》載,周昭王渡漢水時,因船體膠接處遇水溶解而溺亡。後世以“膠舟”隱喻看似穩固實則脆弱的事物,或暗指因設計缺陷導緻的災禍。《史記·周本紀》亦引此典故,強化其警示意義。

  3. 詞義演變與應用

    在文學作品中,“膠舟”常用于比喻不可依賴的器物或計劃。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隋堤柳》中“後王何以鑒前王?請看隋堤亡國樹,足見膠舟非久安”,借膠舟批判短視政策。

  4. 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當代語言中,“膠舟”多作為成語典故出現,強調事物本質缺陷或隱患。如《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将其歸入“器物類”成語,用于學術論述或曆史評論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膠舟”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用膠黏合的船,字面理解為結構脆弱、易分解的船隻。該詞由“膠”(黏性物質)和“舟”(船)組合而成,強調船隻的臨時性或不穩固性。

  2. 曆史典故與比喻義
    在《舊唐書·李密傳》中,曾用“泛膠舟而忘返”暗喻君主沉迷享樂、忽視危機,導緻國家陷入危殆境地。此處的“膠舟”象征不可依賴的脆弱事物,引申為處境危險或決策失誤的隱喻。

  3. 相關詞彙與用法

    • 與“膠船”同源,均含貶義,多用于警示性語境。
    • 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文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比喻含義。

該詞兼具字面與象征意義,核心在于通過“膠黏之舟”的意象,表達脆弱、易逝或危機四伏的狀态。若需進一步探究曆史背景,可參考《舊唐書》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八節灘班師回朝豹席不鑿朝會超然獨立充箱出版物處實效功攢盒大而無當的竅動人東虞貫城歸論行走如飛號呼何其相似乃爾環歲恢大會者不忙江海客驕生慣養解倒懸齎嗟敬惶經濟衰退金閨玉堂矜育讕語老大晌老懷冷坐樂遊獵名流脍人口理職隴關瞞隱弄暖仿偟平旦牽情奇恥大辱戎捷十日平原水井私居松柏之塞燧銅鏡台孩天清痛剿窮追绾合位主狎帢挾山超海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