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殺禮的意思、殺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殺禮的解釋

減省禮儀。《周禮·秋官·象胥》:“凡禮賓客,國新殺禮,兇荒殺禮,劄喪殺禮,禍烖殺禮,在野在外殺禮。” 唐 柳宗元 《亡姑渭南縣尉陳君夫人權厝志》:“且願殺禮,以成吾私。”《新唐書·趙憬傳》:“ 寳應 中,方營 泰建 二陵,用度廣,又 吐蕃 盜邊,天下薦饑, 憬 褐衣上疏,請殺禮從儉,士林歎美。” 宋 司馬光 《乞節用上殿劄子》:“臣聞國有兇荒,則殺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殺禮"是一個相對冷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在禮儀活動中進行簡化或省略。以下是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研究對其含義的詳細解釋:

  1. 核心釋義:

    • 減省、簡化禮儀。 這是“殺禮”最核心的含義。“殺”在此處意為“削減”、“減省”,“禮”指禮儀、禮節。因此,“殺禮”指在特定的情境下(如經濟困難、時間緊迫、特殊事件等),對原本繁瑣或完整的禮儀程式進行删減或簡化,使其變得更為簡樸或快捷。
  2. 具體應用場景:

    • 經濟原因: 在古代,舉行完整的禮儀(如婚禮、喪禮、祭祀)往往耗費巨大。當主家財力不足時,會選擇“殺禮”,即省略一些非核心的、耗費錢財的環節(如減少宴席規模、簡化儀式用品等)。
    • 時間原因: 某些情況下,可能因為時間緊迫或形勢需要,無法按部就班地完成所有禮儀步驟,從而進行簡化。
    • 特殊情境: 例如在喪禮中,若遇到特殊情況(如戰争、瘟疫),也可能不得不“殺禮”以盡快完成儀式。
  3. 與“豐禮”相對:

    • “殺禮”常與“豐禮”相對使用。“豐禮”指禮儀豐盛、完備、隆重。選擇“殺禮”還是“豐禮”,取決于當時的具體條件、社會地位以及個人的意願或客觀限制。
  4. 引申理解:

    • 從字面理解,“殺”有“削弱”、“降低”之意,引申為“減省”;“禮”指儀式規範。“殺禮”即降低禮儀的規格或複雜度。
    • 它反映了古代社會禮儀制度的靈活性,即在堅持禮的精神内核(如敬、誠)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形式進行變通。

“殺禮”指在特定的客觀條件限制下(主要是財力、時間或特殊情境),對傳統禮儀程式、規模或耗費進行必要的減省和簡化,使其得以在受限條件下完成。它體現了禮儀實踐中的務實性和變通性。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殺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減省禮儀”,指在特定情況下簡化或降低禮儀的規格。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1. 《周禮》中的定義
    據《周禮·秋官·象胥》記載,古代在五種情況下需“殺禮”:

    • 國家新建(國新)
    • 災荒(兇荒)
    • 疫病死亡(劄喪)
    • 戰亂(禍烖)
    • 身處野外或他國(在野在外)。
  2. 唐代至宋代的實踐

    • 唐代柳宗元在《亡姑渭南縣尉陳君夫人權厝志》中提到“願殺禮,以成吾私”,指簡化喪禮以順應個人意願。
    • 宋代司馬光主張“國有兇荒則殺禮”,強調災年應減少禮儀開支。
  3. 詩詞中的體現
    如白居易詩句“汝異下殇應殺禮”,說明在未成年者喪事中需降低禮儀規格;清代王士祿詩中“玉魚殺禮虛幽寝”則暗指陵墓禮儀的簡化。


文化意義

“殺禮”反映了古代社會對禮儀的靈活調整,尤其在資源匮乏或特殊事件中,通過簡化儀式平衡禮制與現實需求。例如,國家遇災時減少慶典開支,或喪葬中因貧弱而降低規格,均體現了實用主義思想。


近義詞與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周禮》、唐宋文人文集等原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擺八卦陣百疊吹拂麤弊大暮當月丹山鳥導仗訛弊兒壻法章鳳尾箋扶頭附葬杆棒瞽兒詞國奉駭栗寒單汗竹會籤監禦屐齒芥菜鲸罟舊交涓微客禮寬簡磊落光明鄰菌龍鉢驢唇不對馬嘴冥童木雕募征格目注心營扒灰捧場平博伽荼乞力馬紮羅山上的雪清偃驅殿山原燒丹稍後紹襲省騎神州失饑傷飽試職沓嬲坦謾童子軍投命頭繇頭一無二亡死歇工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