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勘增益。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 班 氏規模《七略》, 劉昫 沿襲《隋書》,《新唐》校益《舊唐》。”
“校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校益(拼音:xiào yì)由“校”與“益”組成:
因此,校益的核心含義為“校勘并增補”,常用于描述對文獻、典籍的整理工作,例如:“班氏規模《七略》,劉昫沿襲《隋書》,《新唐》校益《舊唐》”。
部分低權威性來源(如)提到“校益”指“學校的益處”,但這一說法缺乏古籍或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少室山房筆叢》等古籍原文。
校益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主要指的是學校帶來的益處和好處。校,拆分部首為木,表示與教育有關;益,拆分部首為目,表示帶來好處。
校的拆分部首是木,總共有4個筆畫;益的拆分部首是目,總共有11個筆畫。
“校益”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罕》中:“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解釋為學生怕失去學了沒有益處的機會和教育。
“校益”在繁體中寫作「校益」。
古時候漢字寫作「校益」,整體形狀與現代相同。
1. 參加學校的音樂課堂可以為學生帶來校益。
2. 學習是獲取知識和校益的重要途徑。
校長、校園、校訓、校車。
學校、教育、學問、知識。
害處、損失、無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