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跌足的意思、跌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跌足的解釋

[stamp one's feet] 跺腳,用腳底或用腳向下用力地擊或跺腳,常在悲痛、傷心、絕望時

孔明跌足長歎曰:“大勢去矣,此吾之過也!”——《三國演義》

詳細解釋

(1).跺腳。《三國演義》第九回:“ 允 仰面跌足,半晌不語。”《紅樓夢》第三九回:“ 寶玉 聽了,跌足嘆惜。” 李準 《李雙雙》四二:“ 小王 跌足歎氣地說:‘哎!我真是不知道,都是你們村的 金樵 他對我說的。人家既然有了對象,我何必呢!’”

(2).以腳蹬地。《西遊記》第二回:“凡諸仙騰雲,皆跌足而起,你卻不是這般。”

(3).失足跌倒。 清 吳敏樹 《書謝禦史》:“禦史言事,輕則友朋笑,重則恐觸罪,一朝跌足,誰肯相顧盼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跌足”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性短語,其核心意義與“跺腳”相關,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義項

    “跌足”指用力跺腳的動作,常用于表現情緒波動。例如《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以腳用力踏地”,多與急切、憤怒或悲痛等情感相關,如“跌足長歎”。這一用法在古典文學中常見,如《三國演義》中“周瑜跌足歎曰:‘此計不成,如之奈何!’”

  2. 引申含義

    動作伴隨的心理狀态進一步延伸為懊悔、惋惜之意,《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頓足懊惱”,如“聽聞噩耗,他跌足痛哭”。此處的“跌足”既是肢體動作,也是情緒外化的表達。

  3. 方言用法

    部分地區(如吳語方言)中,“跌足”可指失足摔倒的具象行為,如清代《越諺》記載“跌足落水”。此類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與普通話中的情感表達形成語義差異。


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跌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1. 跺腳
    指用腳用力踏地,多用于表達強烈的情緒,如悲痛、懊悔或憤怒。例如《三國演義》中“孔明跌足長歎”。

  2. 以腳蹬地
    在特定語境下表示用力蹬地,如《西遊記》中描述騰雲動作時提到“跌足而起”。

  3. 失足跌倒(較少見)
    清代文獻中曾用于描述意外摔倒,如“一朝跌足,誰肯相顧?”。


常見用法與搭配


文學與日常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三國演義》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辨嚴賓傧賓正慘慘幽幽慚腼超倫轶羣侈肆打卦大家夥搭肩丹躁打轉轉彫文訂謬鈍丞反道奉上諷讬改秩弓靶弓韔觀美河汊子活期互訓煎茶勦殺祭報桔槔烽借若诘詐禁情割欲蕨萁狂慢阃奧老坡連衿憐遇離筵面争庭論募兵制木雞佞谄七巧闆七擒孟獲曲目人情世故是猜雖故榻榻眯踢踏通情達理吞鈎蛙神僞史文盲相背相為命遐旨夕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