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報時的鼓聲。 唐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春郊纔爛熳,夕鼓已砰轟。”
“夕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夕鼓”指傍晚報時的鼓聲,源自古代城市中通過擊鼓傳遞時間的習俗。其中“夕”指日落時分,“鼓”則指擊鼓的動作或鼓聲本身。
時間象征
古代城市(如唐代長安)通過晨鐘暮鼓報時,夕鼓即傍晚的鼓聲,标志着白晝結束、夜晚來臨。例如唐代元稹《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中寫道:“春郊纔爛熳,夕鼓已砰轟”,通過鼓聲與自然景象的對比,突出時間流逝。
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夕鼓”可比喻事情進入尾聲或階段即将結束,例如用“夕鼓已鳴”形容期限臨近。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引申,需結合語境判斷。
《夕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夕”指的是傍晚的時候,即日落時分;而“鼓”指的是一種打擊樂器。因此,《夕鼓》整體上可以理解為“傍晚敲打鼓樂”的意思。
《夕鼓》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夕”屬于“日”部,表示與太陽、時間有關的意思;而“鼓”屬于“音”部,表示與聲音、樂器有關的意思。
拆分後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夕鼓》這個詞的來源并沒有具體的史料記載,但可以推測它可能起源于古代宮廷樂舞中的一種表演形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夕鼓是一種特定樂舞表演,常出現在節慶活動或重大儀式上。
在繁體字中,夕鼓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夕鼓”。
據考究,古時候漢字“夕鼓”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夕鼓的寫法常采用更加繁複的形式,但發音和意義并無差異。
以下是關于《夕鼓》的一些例句:
與《夕鼓》相關的組詞包括:
與《夕鼓》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
而與《夕鼓》意思相反的詞語暫時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