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禁情割欲的意思、禁情割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禁情割欲的解釋

制約感情和欲望。 漢 王充 《論衡·本性》:“一歲嬰兒,無推讓之心:見食,號欲食之;睹好,啼欲玩之。長大之後,禁情割欲,勉勵為善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禁情割欲”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克制情感和欲望來實現自我約束。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指主動抑制個人的情感需求和私欲追求,強調通過理性控制達到道德或精神層面的提升。例如,漢典将其解釋為“制約感情和欲望”,而查字典進一步說明其目标是“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

二、出處與背景

最早出自東漢王充的《論衡·本性》:“一歲嬰兒,無推讓之心……長大之後,禁情割欲,勉勵為善矣。” 這裡通過嬰兒與成人的對比,說明人需通過後天努力控制本能,向善發展。

三、用法與語境

  1.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
  2. 使用場景:
    • 勸誡他人避免被情感或私欲支配;
    • 描述修身養性、追求道德完善的行為。
  3. 感情色彩:不同來源存在差異,漢典标注為含貶義(可能指過度壓抑),而其他資料如查字典視為中性詞,需結合語境判斷。

四、延伸讨論

該觀念與儒家“克己複禮”有相似性,但更側重情感與欲望的雙重控制。現代語境中,可辯證看待:適度節制有助于自律,但極端壓抑可能違背人性需求。

若需進一步探讨其哲學背景或具體應用案例,可參考《論衡》原文或相關倫理學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禁情割欲》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抑制感情、克制欲望,表達對于情欲的自我控制和克制的理念。下面來詳細解析這個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禁情割欲》的拆分部首為“示心手刀”。其中,“示”為示意,表示行為;“心”表示心思、情感;“手”表示手勢、行動;“刀”表示刀割、割舍。總筆畫數為24畫。

來源

《禁情割欲》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篇中:“禁情割欲,去言取勢。”禁情割欲的概念在古代道家哲學中較為重要,主張通過克制欲望和情感來達到人生的平衡和超越。

繁體

繁體書寫為「禁情割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禁情割欲」的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一些偏旁的結構和筆畫順序有所變化。

例句

1. 他始終保持對欲望的禁情割欲,從不為一時的沖動所左右。

2. 在修煉心性的過程中,她努力進行禁情割欲,以達到心靈的平靜。

組詞

禁欲、割舍、情感、自制、抑制、克制

近義詞

抑制、克制、自律、克己、克制、戒絕、戒除

反義詞

放縱、縱欲、癡迷、無節制、放任、縱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