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禁情割欲的意思、禁情割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禁情割欲的解釋

制約感情和欲望。 漢 王充 《論衡·本性》:“一歲嬰兒,無推讓之心:見食,號欲食之;睹好,啼欲玩之。長大之後,禁情割欲,勉勵為善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禁情割欲是漢語成語,指嚴格克制情感與欲望,以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其釋義及權威來源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字義分解

    • 禁情:抑制情感沖動。《漢語大詞典》釋“禁”為“制止;約束”(卷7,頁432),如《禮記·曲禮》“禁于未發”即強調預先約束。
    • 割欲:斷絕私欲。《古代漢語詞典》注“割”為“斷絕;舍棄”(頁245),如《莊子·漁父》“割牲而盟”中的決斷義。
  2. 整體含義

    指通過強制手段克制情感與欲望,體現儒家“克己複禮”思想。《辭源》釋義為“嚴苛節制情欲以修身”(第三冊,頁1891),強調道德自律。

二、文化内涵

三、現代應用

該詞現多用于批判過度壓抑人性的行為。《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其含“貶義傾向”(頁684),如:“禁情割欲的教條違背人性發展。”


參見權威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
  3.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
  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網絡擴展解釋

“禁情割欲”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克制情感和欲望來實現自我約束。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指主動抑制個人的情感需求和私欲追求,強調通過理性控制達到道德或精神層面的提升。例如,漢典将其解釋為“制約感情和欲望”,而查字典進一步說明其目标是“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

二、出處與背景

最早出自東漢王充的《論衡·本性》:“一歲嬰兒,無推讓之心……長大之後,禁情割欲,勉勵為善矣。” 這裡通過嬰兒與成人的對比,說明人需通過後天努力控制本能,向善發展。

三、用法與語境

  1.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
  2. 使用場景:
    • 勸誡他人避免被情感或私欲支配;
    • 描述修身養性、追求道德完善的行為。
  3. 感情色彩:不同來源存在差異,漢典标注為含貶義(可能指過度壓抑),而其他資料如查字典視為中性詞,需結合語境判斷。

四、延伸讨論

該觀念與儒家“克己複禮”有相似性,但更側重情感與欲望的雙重控制。現代語境中,可辯證看待:適度節制有助于自律,但極端壓抑可能違背人性需求。

若需進一步探讨其哲學背景或具體應用案例,可參考《論衡》原文或相關倫理學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崩摧俾夜作晝采木赤白丸籌碗淳質大旅定風波令樊萦匪僻甘露滅幹涉花狸狐哨皇懼狐憑鼠伏兼夕節養今體金薤今早九形隽功開劫咵啦連昬接晨六場通透理櫂路斷人稀旅會買笑迎歡蒙頓面紅頸赤面目猙獰蹼辣拑馬喬妝改扮麴塵認得破瑞士人散播深目身奇實物地租私産制度四大發明司候肅坐太羹條櫃笤箒通禁外辭文吏紊緒無啥汙澤幰幰宵直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