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同義詞相互訓釋。 清 陳奂 《<詩毛氏傳疏>叙》:“竊以《毛詩》多記古文,倍詳前典,或引申,或假借,或互訓,或通釋,或文生上下而無害,或辭用順逆而不違,要明乎世次得失之迹,而吟詠情性,有以合乎詩人之本志。”如:《爾雅·釋宮》:“宮謂之至,室謂之宮。”宮、室互訓。
“互訓”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在語言學中,互訓指用同義詞相互注釋的訓诂方法。例如:
特點:強調字詞間的意義對等性,主要用于古籍注解,是傳統訓诂學的重要方式。
少數資料提到“互訓”可引申為師生或學生間相互傳授知識的方法,強調教學互動性。但需注意:
在學術寫作中,優先采用訓诂學定義。若涉及現代教育場景使用該詞,建議結合上下文明确其具體指向,或改用“互動教學”“協作學習”等更通用的表述。
互訓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的“互”是一個常用的漢字,在語義上表示相互的意思;而“訓”則是指進行教導、學習的意思。
“互”字的部首是亻(人),它的結構比較簡單,共有2畫;“訓”字的部首是言,它的結構稍複雜,共有10畫。
“互訓”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清代的《莊子讀本》中,原文為“夫是互訓以具情者進矣”,用于描述人們相互教導、共同學習的情況。
繁體字“互訓”為「互訓」。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存在一些變體,例如“互”字曾經采用不同的寫法,如「亼」、「交」等;而“訓”字也有曾寫作「訓」的形式。
1. 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互訓互學,共同進步。
2. 在現代社會,互訓互學的機會變得更加豐富和便捷。
互相、訓練、互動、互助、學習。
相互學習、互相教導、互幫互助。
單向訓練、單向教導、單方面提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