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雞的意思、木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雞的解釋

(1).《莊子·達生》:“ 紀渻子 為王養鬭雞,十日而問曰:‘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成玄英 疏:“神識安閑,形容審定……其猶木鷄不動不驚,其德全具,他人之雞,見之反走。”後因以“木雞”喻指修養深淳以鎮定取勝者。 唐 白居易 《禮部試策》之三:“事有躁而失、靜而得者,故木雞勝焉。” 明 王錂 《春蕪記·說劍》:“須一精神似木雞待鬪,還須解弄丸機彀。”

(2).木制能飛的雞。 晉 葛洪 《抱樸子·應嘲》:“ 墨子 刻木雞以厲天,不如三寸之車鎋。”

(3).用以比喻呆笨或發愣之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我提到案下問時,那 羅榮統 呆似木雞,一句話也説不出。” 李玉林 《難忘的會見》:“﹝我們﹞像木雞似的楞了半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木雞”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1. 修養深淳的象征(褒義)

源自《莊子·達生》中“紀渻子馴鬥雞”的典故。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鬥雞,最終使雞達到“望之似木雞”的狀态,看似呆滞卻威懾力十足,其他鬥雞見之即逃。此義項強調内在修養的極緻境界,形容鎮定自若、不露鋒芒卻能克敵制勝的人。

例句:

唐·白居易《禮部試策》:“事有躁而失、靜而得者,故木雞勝焉。”


2. 木制能飛的雞(字面義)

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木制機械雞,例如晉代葛洪《抱樸子·應嘲》提到“墨子刻木雞以厲天”。此義項為字面解釋,現代使用較少。


3. 比喻呆笨或發愣之态(貶義)

後衍生為形容人因震驚、愚鈍或不知所措而呈現的呆滞狀态,如“呆若木雞”。此用法常見于現代漢語,需注意與原典故的褒義區别。

例句: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


注意:使用時需結合語境,避免混淆褒貶。更多細節可參考《莊子·達生》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木雞

《木雞》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木”和“雞”。

部首和筆畫

“木雞”中,“木”是它的部首,表示與木材相關的事物。它的拆分部首是“木”,由4畫組成。由于“雞”字比較複雜,它的拆分部首是“鳥”,由9畫組成。

來源

《木雞》這個詞來源于中國民間文化和傳統習俗。在中國,人們認為木雕制作的雄雞形象可以帶來好運和福氣,所以将它稱為“木雞”。

繁體

“木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木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在有所不同。關于“木雞”這個詞,具體的古代寫法并不确定。

例句

1. 奶奶家裡放了一個木雞,取名為“福雞”,寓意着希望家庭充滿福運。

2. 這個木雞工藝精美,栩栩如生,非常逼真。

組詞

和“木雞”有關的組詞有:“木雕”、“福雞”、“雞年”等。

近義詞

和“木雞”可以替換的近義詞有:“木制雞”、“木雕雞”。

反義詞

和“木雞”相反的詞語是“真雞”或“活雞”,表示真實的、活生生的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