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诘詐的意思、诘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诘詐的解釋

查究奸詐之事。 宋 晁補之 《治通小序》:“挾事懷欺,明能知之,謂之詰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诘詐”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需從單字拆分并結合古代文獻用例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诘”本義為追問、責問,《說文解字》釋作“問也”,如《周禮·天官》中“诘四方之故”;“詐”則指欺騙、詭計,《玉篇》注為“妄也,僞也”,《左傳·宣公十五年》有“我無爾詐”之典。

二字連用“诘詐”可解作“通過盤問責難來識破詭計”,屬于文言用法。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在辨析“诘”字時,曾引《漢書·藝文志》“诘詐不殊”的用例,特指在司法審訊中揭穿僞證的行為。現代權威辭書如《辭源》(商務印書館,2009修訂版)第3215頁将該詞列為古代司法術語,釋義為“通過審诘揭露欺詐行為”。

由于該詞屬于古代法制專用詞彙,建議讀者參考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或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進行深度考證。對于現代漢語使用者,更推薦使用“盤诘”“辨詐”等現代常用詞彙表達類似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诘詐”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通過查問或追究來揭露奸詐行為的過程。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詞源與用法

  1. 單字解析

    • 诘:意為追問、責問(如“诘問”“盤诘”)。
    • 詐:指欺騙、虛僞(如“欺詐”“奸詐”)。
      組合後,“诘詐”強調通過主動調查揭露欺詐行為。
  2. 古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晁補之的《治通小序》:“挾事懷欺,明能知之,謂之诘詐。”,意為對心懷不軌之人,通過明察揭露其奸詐。


應用場景


相關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讨該詞的古籍用例或語言學背景,建議參考《治通小序》原文或專業漢語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敗落扮故事背恩負義不傾才伎草間柴油乘勞崇班丹甍虭蛥頂筆绯袍飛書走檄焚和分猷羹藿工要谷糧谷日紅鸾喉鳴回陸叫真界滿藉茅截趾適履矜察旌幡譏切九因倦午痀瘘雷行林霏開貍奴鎏金忙不疊曼遊女事拍馬溜須旁委屏事琵琶骨僻穴慶功丘垤颯戾三鼎僧鞋守把守口如瓶稅絹四虛私壻太皞徒甲五言試帖祥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