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桔槔烽的意思、桔槔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桔槔烽的解釋

《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與 魏王 博,而北境傳舉烽。” 裴駰 集解引 文穎 曰:“作高木櫓,櫓上作桔槔,桔槔頭兜零,以薪置其中,謂之烽。常低之,有寇即火然舉之以相告。”後因稱烽火台為“桔槔烽”。 唐 張仲素 《塞下曲》之五:“陰磧茫茫塞草腓,桔槔烽上暮雲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桔槔烽”是古代軍事防禦設施中的一種烽火台,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定義
    桔槔烽指在桔槔(一種利用杠杆原理的汲水或起重裝置)上設置烽火的高塔,用于傳遞敵軍入侵的警報。其結構為:在高木橹(瞭望台)頂部安裝桔槔,桔槔末端懸挂“兜零”(容器),内置燃料,平時低垂,遇敵情則點燃并高舉示警。

  2.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史記·魏公子列傳》,記載戰國時期魏國邊境通過“舉烽”傳遞軍情。裴骃注解引文穎的說明,詳細描述了桔槔烽的構造和用途。

  3. 文學引用
    唐代張仲素《塞下曲》中“桔槔烽上暮煙飛”一句,以桔槔烽為意象描繪邊塞戰事,進一步強化了其與軍事警戒的關聯。

  4. 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戰亂頻繁的景象”,但這一用法更多是文學化擴展,核心仍圍繞其作為烽火台的功能。

桔槔烽是結合桔槔機械原理的古代烽火台,主要用于邊境預警,後因文學作品的渲染,逐漸衍生出象征戰亂的意境。需注意其本義與引申義的區别。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桔槔烽》的意思

《桔槔烽》是一個成語,意為敵方背後失去了守備。

部首和筆畫

《桔槔烽》的部首是“木”,總共12個筆畫。

來源

《桔槔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法書籍《孫子兵法》中。桔槔指的是城牆上的觀察塔,烽火指的是用來傳遞信息的煙火信號。當敵方攻打城牆時,如果城牆上的桔槔被毀,烽火無法點燃,即表示敵方背後無人守備。

繁體字

《桔槔烽》的繁體字為「桔 葢 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桔槔烽的部分字可能有不同的寫法。例如,桔的古代寫法為「橘」,槔的古代寫法為「篙」,烽的古代寫法為「焚」。

例句

1. 敵軍攻打城牆,卻發現城牆上的桔槔已被摧毀,烽火無法點燃,他們心生猶豫,不敢貿然進攻。

2. 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如果我們能夠了解競争對手的弱點,就像《桔槔烽》一樣,我們就可以抓住機會取得勝利。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烽煙、槔篙、箫笛。

近義詞:攻城略地、背水一戰、圍魏救趙。

反義詞:敵我胸襟、四面楚歌、如履薄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