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反道的意思、反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反道的解釋

(1).違反正道。《書·大禹谟》:“蠢茲 有苗 ,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國語·周語下》:“必有三殃:違天,一也;反道,二也;誑人,三也。” 宋 蘇轼 《秘閣試論·劉恺丁鴻孰賢論》:“ 安 、 順 、 桓 、 靈 之世,士皆反道矯情,以盜一時之名,蓋其弊始於 西漢 之世。”

(2).還歸正道。《管子·君臣下》:“是故道術德行出於賢人,其從義理,兆形於民心,則6*民反道矣。” 尹知章 注:“道術既出,故莫不從義而順理,理之極,則無奸僻之事,始見於人心,則人無不道矣。”《漢書·昭帝紀》:“ 燕王 迷惑失道,前與 齊王 子 劉澤 等為逆,抑而不揚,望王反道自新。” 顔師古 注:“所為邪僻,違失正道,欲其旋反而歸正,故雲反道。”

(3).古代帝王舉行祭天禮,事先修整道路,把新土翻到面上,稱為反道。《禮記·郊特牲》:“氾埽反道,鄉為田燭。” 陳澔 集說:“反道,剗道路之土反之,令新者在上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反道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反道”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違反正道
    指違背道德準則或社會規範。例如《尚書·大禹谟》提到“反道敗德”,強調違反道義會導緻德行敗壞。現代用法中,可形容突破常規、違反規則的行為,如“反道而行”。

  2. 還歸正道
    通過引導或自我修正回歸正确方向。如《管子·君臣下》提到“民反道矣”,指百姓恢複遵循道義。漢代文獻中也用此義勸誡人改邪歸正。

  3. 古代祭天儀式
    指帝王祭天前翻新道路的禮儀,将新土覆蓋路面以示莊重。出自《禮記·郊特牲》的“氾埽反道”。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尚書》《禮記》等文獻,或查閱、3、7、8的詳細引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反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示對道德、人生觀或價值觀的反抗或追求反向的行為或思想。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反:部首為又,總共有四筆; - 道:部首為辶,總共有12筆。 來源和繁體: 《反道》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可以看作是對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反叛。在繁體字中,《反道》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尚未出現如今的簡化字形式,因此《反道》的寫法和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例句: 1. 他的行為完全是對道德的反道。 2. 這部電影展現了主角對現實社會進行反道的冒險。 組詞: - 反抗:違抗或對抗某種權威或規定; - 反向:朝着相反的方向前進或行動; - 反叛:公然違抗或反抗某種權威或體制。 近義詞: - 叛逆:違背社會規範或權威; - 反悔:背離之前的承諾或信仰。 反義詞: - 同道:持有相同價值觀或信仰的人; - 順道:遵守道德、價值觀或規則的行為。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