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摧傷的意思、摧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摧傷的解釋

(1).損傷;挫傷。 漢 蔡邕 《傷故栗賦》:“適禍賊之災人,嗟夭折以摧傷。” 宋 王安石 《邢太保有鶴折翼以詩傷之》:“不為摧傷改性靈,靜中猶見好儀形。” 清 方苞 《書<儒林傳>後》:“ 漢 興七十餘年,自天子公卿皆不悅儒術,而諸老師尚守遺經,其并出於 武帝 之世者,皆 秦 漢 間摧傷擯棄而不肯自貶其所學者也。” 胡漢民 《民報之六大主義》:“今之僉人動言我民族歷史無有民權之習慣,以是而摧傷愛國志士之氣。”

(2).謂傷痛之極。 晉 潘嶽 《******賦》:“思纏緜以瞀亂兮,心摧傷以愴惻。”《隸釋·漢涼州刺史魏元丕碑》:“民失慈父,四海之内,莫匪摧傷。” 朱祖謀 《<半塘定稿>序》:“此予所由摧傷感欷而不能自已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摧傷”是漢語中具有雙層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由“摧”與“傷”兩個語素共同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摧”本義指折斷、毀壞,如《說文解字》釋“摧,折也”;“傷”則表損害、創傷,《玉篇》注“傷,損也”。二者組合後,“摧傷”在古漢語中既可指物理層面的破壞,如《漢書·王莽傳》載“大風摧傷廟宇”,也引申為精神層面的挫敗,如《昭明文選》中“志氣摧傷,形影孤吊”即表心境受創。

在近現代漢語中,該詞更側重于情感與意志的挫損,例如魯迅在《華蓋集》中寫道“流言摧傷志士心”,此處“摧傷”生動傳遞出精神打擊的力度。現代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釋義歸納為“使受到嚴重損害或挫折”,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形容人物遭受重大打擊後的心理狀态。

構詞法層面,“摧傷”屬于并列式合成詞,兩個動詞性語素通過意義疊加産生強調效果,這種構詞方式在漢語中常見于表達強烈動作或狀态的詞彙,如“摧毀”“損傷”等。其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定語,例如“摧傷筋骨”(謂語)、“摧傷之痛”(定語)。

網絡擴展解釋

“摧傷”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物理層面的損傷或挫傷
    指對事物或人體造成破壞性傷害,使其難以恢複。例如《左傳·哀公十九年》中“蔡人摧傷”描述了蔡國被楚國圍攻後的嚴重破壞。漢蔡邕《傷故栗賦》也用“摧傷”形容植物因災害受損。

  2. 情感層面的極度傷痛
    形容心靈受到沉重打擊後的悲痛狀态。如晉代潘嶽《寡婦賦》中“心摧傷以怆恻”描繪了喪夫之痛,清代朱祖謀的序文也以此表達深切哀傷。


二、使用場景與例句


三、權威來源補充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4、8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陛白頭之歎奔忙猋拉不得志步履維艱采蓮隊抄空兒赤蟹雕匮頂指梵道偾車高岑供認觥責乖亡龜腦過形蠱獄寒蔬好心辦壞事葷膻賤累茭草嬌滴滴截镫留鞭雞頭米君卿脣舌舉職開店開壺克勒涼軒輪枝啰哩明忒母音佞說品令千百傾虧窮索七十二候泉雲三槐九棘神權史不絕書贳過竦震太阿之柄天彜痛心傷臆退躲頽塞五華五馬渡江險竿諧會溪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