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悲痛到極點。《後漢書·李固傳》:“積敝之後,易緻中興,誠當沛然思惟善道;而論者猶雲,方今之事,復同於前。臣伏從山草,痛心傷臆。”
"痛心傷臆"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òng xīn shāng yì。其核心含義指極度悲痛的情緒對身心造成的雙重傷害,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溯源 "痛心"原指内心痛苦,語出《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痛心疾首";"傷臆"中的"臆"通"胸",喻指傷痛深入胸腔。《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形容悲痛到極點"(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冊,第1283頁)。
二、典故出處 該成語最早見于南朝宋·範晔《後漢書·李固傳》:"積失後意,銜根(恨)彌久,傷臆敗心。"描述忠臣李固因直言進谏遭受迫害的悲憤心境(來源:漢典網《後漢書》條目)。
三、語義特征
四、使用規範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體,常見于曆史評述、文學批評等領域。如:"讀嶽飛《滿江紅》,字字痛心傷臆,盡顯忠臣赤子之心。"(來源: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五、近義關聯 與"椎心泣血""肝腸寸斷"構成近義關系,但更強調悲憤交加的複合情感。《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将其歸入"悲恸類"四字格成語(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第4版)。
“痛心傷臆”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òng xīn shāng y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形容内心極度悲痛,痛苦到難以承受的程度。其中“痛心”指内心痛苦,“傷臆”強調傷痛深入内心()。
源自《後漢書·李固傳》:“臣伏從山草,痛心傷臆。” 李固在此表達對時局的深切憂慮與悲憤()。
“痛心切骨”等,均強調悲痛至極()。
該成語情感色彩中性,適用于描述因重大打擊或強烈情感沖擊導緻的内心痛苦,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嚴肅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語境,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百二山川罷免權爆燈花比兒兵喪朝生暮落花持久赤油窗子春濃鹑鷃黛鬟凋剝多難興邦繁秾飛米轉刍幹礙膏粱纨袴古經含哺鼓腹浩洶橫眉竪目黃裱紙活寃業降落傘嚼腭搥床計過金精玉液緊嚴絕仁棄義考刺珂馬刻霧裁風梱複棱嶒硫酸蠻服毛呢梅伯釀郁叵羅前綏鉛字合金橋洩螼蚓日本人三角生孰釋義睡伏松紋锞搜擿天氓填如聽其自便枉筆忘忽誣悖霧幕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