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竦震的意思、竦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竦震的解釋

猶震驚。《後漢書·賈琮傳》:“百城聞風,自然竦震。其諸臧過者,望風解印綬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竦震(sǒng zhèn)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竦”與“震”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因敬畏、驚恐或外力作用而産生的身體戰栗與精神震撼。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分述其釋義與用法:


一、單字本義溯源

  1. 竦(sǒng)

    《說文解字》釋為“敬也,從立從束”,本義為肅敬、恭敬站立,引申為“伸長脖頸、提起腳跟”的緊張姿态(如“竦峙”),後衍生出“恐懼、顫抖”之義。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2. 震(zhèn)

    《說文解字》釋為“劈曆(霹靂)振物者”,本指雷擊引發的震動,後泛指劇烈顫動、威懾(如“震懾”“威震”),亦含“驚懼”之情。

    來源:《說文解字》。


二、複合詞“竦震”的釋義

“竦震”屬同義複合詞,強調因敬畏或恐懼引發的身心震顫。主要釋義如下:

  1. 敬畏戰栗

    指面對權威、神聖或宏大事物時,因極度恭敬而産生的身體顫抖與心靈震撼。

    例:《後漢書·張衡傳》:“竦震肅以祗敬兮,似有臨乎神靈。”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卷)。

  2. 驚恐震動

    形容突遇災變、威脅時因極度恐慌而戰栗失态。

    例:《宋書·五行志》:“雷霆竦震,民皆駭怖。”

    來源:《辭源》(修訂本)。


三、權威詞典引證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為:“震驚;驚懼。竦,通‘悚’。”指出其通假用法,強調心理驚駭與生理顫抖的雙重反應。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2. 《辭源》

    釋作“驚懼震動”,援引《後漢書》《宋書》等典籍用例,佐證其曆史語境中的敬畏與恐慌義。

    來源:《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

    在“竦”字條下注明:“‘竦’與‘震’連用,表因恐懼而發抖”,點明其構詞邏輯。

    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

  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雖未直接收錄“竦震”,但對“竦”釋義為“害怕;恐懼”,印證其作為語素的核心義項。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


四、使用場景與語義特征


參考文獻(權威來源)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2.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4.
  3.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2015.
  4. 王力 主編.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商務印書館, 2005.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網絡擴展解釋

“竦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析如下:

基本解釋

“竦震”意為震驚,強調因敬畏、恐懼或重大事件引發的強烈震撼感。例如《後漢書·賈琮傳》中記載:“百城聞風,自然竦震”,形容衆人聽聞消息後受到極大震動。


分字解析

  1. 竦(sǒng)

    • 本義為伸長脖子、提起腳跟站立,引申為恭敬、肅敬,如“竦然異之”。
    • 也通“悚”,表示恐懼,如“竦懼”。
  2. 震(zhèn)

    • 原指雷聲或劇烈震動(如地震),後擴展為情緒激動(如震怒)或威勢震懾(如威震四方)。

整體含義

“竦震”結合兩字含義,既包含因敬畏産生的肅然反應,也隱含突發沖擊帶來的心理震撼,多用于描述權威、自然力量或重大事件引發的群體性震撼。


使用場景

常見于古籍或文學作品中,如曆史事件記載、人物心理描寫等,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古雅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

艾餻謷謷悖嫚臂鷹遲陽椽筆春吏刺邪裡竄削當上旦昔吊生東施洞幽燭遠督參蜂起雲湧符籍複書輔翼高幹告教工學院國有經濟花字回旗诙啁甲第記丑言辯積節錦段進遷棘薪鵾皮柳江稆谷妙計鳴骥明制木數内切圓鲵齒跑買賣破鼎千裡同風棄惡從善濡沫涸轍上下班哨壺折短生梗射蝨實理舒安朔晦痛诋甕天之見物華吳蜀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