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涼軒的意思、涼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涼軒的解釋

涼閣。 唐 李益 《宿馮翊夜雨贈主人》詩:“涼軒辭夏扇,風幌攬輕裯。” 唐 劉禹錫 《翠微寺有感》詩:“朱旗迎夏畢,涼軒避暑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涼軒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複合詞,由“涼”與“軒”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供人乘涼、避暑的敞亮廊屋或開敞式建築。以下從釋義、文化意象及引申義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礎釋義

  1. 字義構成

    • 涼:本義指溫度低、清爽,引申為避暑、納涼。《說文解字》釋“涼”為“薄寒”,強調微寒宜人的體感。
    • 軒:原指有窗的長廊或小屋,後泛指高敞、開敞的建築物。《玉篇》注“軒”為“殿堂前檐特起、曲椽無中梁者”,突出其通透性。

      二者結合,“涼軒”即指專為避暑而建、通風敞亮的休憩空間。

  2. 詞典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涼軒指“夏日納涼用的敞廳或廊屋”,常見于園林、庭院中,如:“池畔築涼軒,竹蔭蔽日。”(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


二、文化意象與文學運用

  1. 古典詩詞中的意境載體

    涼軒在文人筆下常象征清幽閑適的生活,如:

    • 白居易《香山避暑二絕》:“紗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一路涼風十八裡,卧乘籃輿睡中歸。” 詩中“涼風”與隱逸的“涼軒”意境相通。
    • 李白《夏日山中》:“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挂石壁,露頂灑松風。” 雖未直寫涼軒,但“青林”“松風”勾畫出天然涼軒的野趣。
  2. 園林建築中的實體形态

    中國傳統園林常設臨水涼軒,利用水體降溫、借竹木遮蔭。如蘇州拙政園的“倚玉軒”,三面環水、四面開窗,為典型涼軒設計(來源:《中國古典園林史》)。


三、引申象征意義

  1. 心靈避暑之所

    涼軒在文學中漸成精神栖息地的隱喻。如陸遊詩“心靜自然涼”,賦予涼軒超脫煩嚣的哲學意味(來源:《劍南詩稿校注》)。

  2. 社會空間的雅稱

    宋代以後,文人将雅集茶會的場所稱為“涼軒”,凸顯其文化社交功能。例:“客至涼軒煮月團,笑談猶帶北風寒。”(來源:《夢溪筆談》卷九)


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涼軒”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建築中的避暑場所。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涼軒”指建在庭院或園林中的涼爽小亭閣,通常設計有門窗和通風結構,供人們在夏季避暑、休憩。其名稱由“涼”(涼爽)和“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室)組合而成。


二、特點與功能

  1. 結構特征:多為木質或石質建築,四面開窗,便于通風納涼,常與水池、竹林等自然景觀結合。
  2. 使用場景:古代文人雅士常在涼軒中品茶、賞景、作詩,例如唐詩中“涼軒避暑來”便描繪了其避暑功能。

三、文學出處

該詞多見于唐代詩詞:


四、延伸意義

在文學語境中,“涼軒”也隱含着閑適淡泊的生活态度,成為古代文人追求精神清涼的象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歌背景或建築形制,可參考滬江詞典或查字典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矮屋昂黛白帻表彰逼據濱塞嵾峨茶茶長生院晨步齒豁頭童春朝村頑打架東厸鬥紫端由惡棍煩渴飛帛奉讀杆兒剛佷高才絶學宮奇爟燧何其相似乃爾鴻陸湔衣京房術今來積蓄聚米為谷空侗來辟繿縷攬破樂政簾帷鹿霓衣末姻募選偏疾乾策秋刑起雨缺雨屈理人爵杉關沙參神飛始終不易霜禽四殆禗禗外寬内深文昌纏鬥逍遙樂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