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啰哩的意思、啰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啰哩的解釋

古代少數民族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四·秦襄毅公年譜》:“ 秦州 有 囉哩 戶,乃 回回 别種……予訪得 清水 、 秦安 等縣,亦有 囉哩 ,乃移文各縣,令其共為婚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啰哩”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在戲曲唱詞或古白話中使用,作為襯詞,無實際意義,常用于調節節奏或烘托氣氛。其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啰哩”屬于襯字或語氣助詞,常見于古典戲曲、民歌或說唱文學中。其作用主要是填補音節、增強韻律感或表達情緒,本身不承擔具體的詞彙意義。例如在元雜劇唱段中,藝人常插入“啰哩啰”等襯詞以延長尾音或銜接段落。

  2. 曆史文獻用例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中曾有:“[叨叨令] 見安排着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久已後書兒、信兒,索與我恓恓惶惶的寄。”其中“也麼哥”與“啰哩”功能類似,均屬襯詞。

    另見關漢卿雜劇《窦娥冤》中唱詞:“浮雲為我陰,悲風為我旋……哎,兀的不是我媳婦兒?啰哩啰嗦,說甚的?”此處“啰哩啰嗦”模拟口語化的拖腔。

  3. 方言中的延續

    在部分南方方言(如閩南語)中,“啰哩”演變為“啰哩連”(lo-li-lian),仍作為無實義的襯詞使用,常見于傳統歌謠或儀式唱誦,例如閩南祭典歌曲《啰哩連》即以反複吟唱襯詞為特色。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啰哩"詞條

    鍊接

  2. 王實甫《西廂記》(中華書局校注本)
  3. 閩南語研究文獻《福建戲曲音樂概論》(福建人民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啰哩”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1. 口語中形容說話啰嗦
    指說話冗長、重複或繞圈子,常用于日常交流。例如:“他啰哩半天也沒講到重點。”

    • 使用場景:多用于非正式場合,描述他人表達方式拖沓或缺乏條理。
    • 字義拆分:“啰”可指“啰唆”,“哩”在此處為語氣助詞,無實義。
  2. 古代少數民族名稱
    據史料記載,“啰哩”是清代對西北地區某一少數民族分支的稱呼,可能與回族有關。例如《池北偶談》提到“秦州有啰哩戶,乃回回别種”。

    • 分布區域:主要見于甘肅秦州(今天水)、清水、秦安等地。
    • 社會特征:清代文獻記載其族群内部通婚,具有獨特的社會結構。

注意:現代漢語中第一種用法更常見,第二種屬于曆史專有名詞,需結合文獻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駁蚌波路猜疑殘民害理槽曆猖猾車府尺一闆沖風詞場貸假丹麯盯矃谛念帆索反問煩嚣幹部崗尖羔鴈根熟過卯好奇華蟲環顧卉犬殲殒角進角量驚犯開火老白幹兒卵民緑酎甍甍嶷爾牛錄額真乒乒乓乓平原繡牽羊擔酒情玩筌罤瑞阙三材騷愁蛇母説得起厮撲隨夷跆藉貪邪談資讨厭鬼帖息聽德桐華布哃疑腿肚子吐芽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