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藂棘的意思、藂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藂棘的解釋

(1).叢生的荊棘。

(2).古代拘留犯人之地。《易·坎》:“係用徽纆,寘于叢棘。” 孔穎達 疏:“叢棘謂囚執之處,以棘叢而禁之也。”《北史·高道穆傳》:“如此則肺石之傍,怨訟可息,藂棘之下,受罪吞聲者矣。” 宋 蘇轍 《祭亡嫂王氏文》:“兄坐語言收畀藂棘,竄逐 邾城 ,無以自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藂棘(讀音:cóng jí)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由“藂”與“棘”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叢生、密集生長的荊棘類植物。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對其釋義進行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權威釋義

  1. 藂(cóng)

    • 本義:聚集、叢生。《說文解字》釋為“艸叢生皃”,即草木密集生長的狀态。
    • 引申義:泛指事物聚集、繁密之态,如“藂集”“藂雜”。

      來源: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藂”通“叢”,表聚集之意。

  2. 棘(jí)

    • 本義:泛指帶刺的灌木或喬木,如酸棗樹。《說文解字》注:“棘,小棗叢生者。”
    • 引申義:象征阻礙、艱險(如“荊棘載途”)。

      來源:《漢語大詞典》明确“棘”為多刺草木的通稱。


二、複合詞“藂棘”的完整釋義

藂棘指成片密集生長的荊棘類植物,強調其雜亂叢生、枝刺交錯的自然形态。該詞常見于古籍中描述荒蕪險惡的環境,兼具自然屬性與文學意象:


三、古籍例證與用法

  1. 《楚辭·九歎·愍命》

    “樹藂棘以蕋林兮。”

    注:王逸釋“藂棘”為蒺藜,形容荊棘遍布之狀。

    來源:據中華書局《楚辭補注》引證。

  2. 《漢書·揚雄傳》

    “枳棘之榛榛兮,蝮蛇蓁蓁;藂棘棽棽兮,狖鼯欣磴。”

    注:以“藂棘”渲染荒僻險阻之境。

    來源:參考《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四、現代漢語中的關聯用法

雖“藂棘”在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但其構詞邏輯仍存于相關詞彙:


“藂棘”作為古典漢語詞彙,精準描述了荊棘類植物密集生長的自然狀态,并衍生為象征險阻的文化符號。其釋義根植于《說文解字》《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且在《楚辭》《漢書》等典籍中有明确用例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藂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叢生的荊棘
    “藂”通“叢”,意為聚集、叢生;“棘”指帶刺的灌木,如酸棗樹或荊棘。因此,“藂棘”字面指密集生長的荊棘,常形容環境荒蕪或艱險()。

  2. 古代拘留犯人的場所
    源自《易經·坎卦》中“寘于叢棘”的記載,古人用荊棘圍成禁地關押犯人,象征囚禁。例如《北史·高道穆傳》提到“藂棘之下,受罪吞聲者矣”,即指牢獄()。

二、引證與用法

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探讨相關詞彙(如“樲棘”),可參考-7。

别人正在浏覽...

安道爾巴臂嬖孽玻房不揪不睬朝右扯挦春羅猝爾燈暈電子讀物疊嶺定科洞宮膚辭腐遷富商大賈扶搖直上國恩雇傭汗位慌不擇路輝麗僵踣講校薦卷精苦金雞柱激水镌印局束看書老瓢留軍壁邺柳枝詞陋識媒紅氓伯綿聯名不符實鳴金收軍明允撲蕩敲冰求火肉磨三禅石絨四酎宋磁竦戎天咎甜言媚語銅陵無風物力武梁祠畫像涎不答象犧閑邪骁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