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銅的山陵。《古文苑·揚雄<蜀都賦>》:“西有鹽泉鐵冶,橘林銅陵。” 章樵 注:“鐵冶、銅陵,産銅鐵處。”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釋憤》:“孰道銅陵金穴,頓作冰山。” 清 馮桂芬 《日涉園賦》:“陋銅陵之鈲槻,嗤 金谷 之梁欐。”參見“ 銅商 ”。
“銅陵”一詞的解釋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銅陵”原指産銅的山陵,最早見于漢代揚雄的《蜀都賦》:“西有鹽泉鐵冶,橘林銅陵”()。這一用法在明清文獻中延續,如明代陳汝元《金蓮記·釋憤》提到“銅陵金穴”,清代馮桂芬《日涉園賦》也以“銅陵”代指産銅之地()。
現代“銅陵”為安徽省地級市,位于長江中下遊,毗鄰合肥、蕪湖、安慶等地,總面積3008平方千米。該地因曆史上銅礦資源豐富而得名,現仍以有色金屬工業著稱()。
有資料提及“銅陵”作為成語,比喻不可抗拒的命運或無法改變的事實,取“銅”的堅固與“陵”的不可逾越之意()。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釋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銅陵市的地理、經濟等詳情,可參考相關城市百科或官方網站。
銅陵,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符組成。第一個字“銅”是一個形聲字,由“金”和“同”兩個部分組成。第二個字“陵”是一個形聲字,由“阝”和“令”兩個部分組成。
銅陵這個詞來源于地名,指的是中國安徽省的一個地方,也是銅陵市的簡稱。
根據繁體字的書寫形式,銅陵這個詞的繁體為「銅陵」。
在古代,銅陵這個詞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古代的銅陵字可能是「銅嶺」或者「銅寧」,不過,現代通用的寫法是「銅陵」。
以下是一些關于銅陵的例句:
1. 我計劃下個月去銅陵旅遊。
2. 銅陵是一個有着悠久曆史和豐富文化的地方。
下面是一些與銅陵相關的組詞:
1. 銅山:指有礦藏的山嶺,也可指銅礦山。
2. 陵園:指建在陵墓上的園林,以供人們祭拜。
銅陵的近義詞可以包括「銅城」、「銅都」、「銅鄉」等詞語,它們都指代銅陵這個地方。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銅陵對應,但是如果要描述與銅陵性質相反的地方,可以使用「鐵山」或者「瓦鄉」等詞語來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