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科舉考試中被選薦的試卷。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六:“ 謝 刊其薦卷,流傳京師。”《清史稿·高宗紀六》:“癸卯,賞會試薦卷文理較優之舉人 徐炘 、 傅淦 、 李端 内閣中書。”
(2).指科舉考試時試卷被選薦的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九:“ 青浦 邵明經 西樵 ,餘甲子分房之薦卷也。後三十年,《過隨園》雲:‘白首再投前薦主,絳帷寧拒老門生?’餘讀而感焉。”
“薦卷”是一個與古代科舉制度相關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字面構成
雙重含義
科舉制度中的流程
在科舉評卷中,考官需從衆多試卷中篩選出優秀者(即“薦卷”),作為錄取或晉升的依據。例如,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記載考官将薦卷刊印傳播,可見其重要性。
引申用法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推薦人才或文章”,實為從科舉場景延伸出的比喻義,強調對優秀内容的選拔。
如今“薦卷”一詞已不常用,主要用于研究科舉制度或曆史文獻中,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指“試卷”還是“考生”。若需比喻推薦優秀作品或人才,更建議使用現代詞彙以避免歧義。
《薦卷》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推薦的卷子或文章。這裡的“薦”指的是推薦,而“卷”指的是文稿或文章。
《薦卷》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是“薦”,它的部首是“艸”(草字頭部),總共有12個筆畫。第二個字是“卷”,它的部首是“卩”(卩字底部),總共有9個筆畫。
《薦卷》這個詞的來源相當于推薦寫有批評或評論的文稿。在古代中國文人雅士之間,相互讀對方的文章并寫下評論,稱之為“薦卷”。在現代漢字中,對應的繁體字為「薦卷」。
《薦卷》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的寫法可能隨着時間的變遷而有所變化,因此在不同的古代文獻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寫法。然而,詞義和含義往往是一緻的。
1. 他把這篇優秀的論文作為薦卷,呈送給了教授。
2. 這位作家的薦卷獲得了出版社的青睐。
與《薦卷》相關的組詞包括:“薦書”(推薦的書籍)和“勸卷”(勸告的文章)。近義詞可以是“推薦”或“評卷”,它們也描述推薦或評議文章的行為。反義詞可以是“拒絕”或“批判”,它們指的是不推薦或批評文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