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勸戒戎人。竦,通“ 慫 ”。《漢書·揚雄傳下》:“迺時以有年出兵,整輿竦戎,振師 五柞 ,習馬 長楊 。” 顔師古 注:“竦,勸也。”《文選·揚雄<長楊賦>》載此文, 李善 注曰:“《方言》曰:‘ 西秦 之間相勸曰聳。’竦與聳古字通。” 呂延濟 注:“言我向時以有年出兵者,将以整車輿勸戎虜也。” 清 朱駿聲 《說文通訓定聲·豐部》:“竦,叚借為聳,實為慫。”
“竦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存在關聯性解釋,具體如下:
根據權威性較高的文獻(如《漢書》《文選》注疏)及多部字書綜合,“竦戎”指“勸誡戎人”,其中: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振奮軍威”,但此說法缺乏直接文獻依據,可能是對“整軍經武”類詞彙的誤讀,需謹慎采信。
建議結合《漢書》《說文解字》等古籍原文進一步考證,以權威注疏為準。
竦戎這個詞源自古代漢字,意思是指戰鬥時士兵舉起武器或嚴整列隊的動作。
竦:辛(部首)+ 豎 (6畫)
戎:戈(部首)+ 八(4畫)
竦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人類社會的戰争時期,戰士們在戰場上嚴整列隊,士氣高昂,威風凜凜。
竦戎的繁體字為「竢戎」。
在古代,竦戎以不同的形式寫作「竦戎」或「竣戎」。這些寫法都代表着人們對戰争中士兵嚴整列隊的描繪。
1. 士兵們在戰場上竦戎而前,迅速制勝。
2. 他們整齊地竦戎着,向敵軍發起了攻擊。
1. 竦立:指人挺身而立,姿态挺拔。
2. 竦然:形容人或事情突然威嚴起來的樣子。
3. 竦揚:指人威武雄壯地挺胸擡頭。
威武、雄壯、莊嚴。
懦弱、卑微、退縮。
【别人正在浏覽】